“所有人,立刻撤离猫耳洞。”1986年,61师师长刘登云此令一下,数千将士们在雨中站了三个小时,屹立不倒,有人不解,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举竟救了大家一命。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山战役中,师长刘登云接到消息,立即下达了一道铁令,所有战士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离开猫耳洞! 刚刚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些人心中不理解,外面正下着大雨,此时又是夜晚,战场上的条件艰苦,唯一能够遮风避雨的地方就是狭窄的猫耳洞了。 此时要是都离开了,战士们岂不是要被淋成落汤鸡? 虽然心中有疑问,但是大家的军事素质都很高,执行力也很强,不过一会的时间,就有序地从洞中撤了出来,全部站在大雨中等待指令。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刚刚才待过的猫耳洞,竟然在瞬息间倒塌! 霎时间,雨水混着泥土死死地堵住了刚才的洞口。 看着眼前的一幕,他们才反应过来,若不是刘登云师长反应及时,或许他们就会被泥土埋在洞穴里无法脱身,此时哪里还能够站在这里,这时候,他们都理解了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 原来刘登云师长接到了特大洪水的预警,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战士们的安危。 根据他的经验来看,此时躲在猫耳洞里避雨反而是错误的决定,必须全部撤出来,不然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最终,他的决定挽救了大家的生命,他也成为了战士们心目中“神机妙算”的师长。 猫耳洞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最常见的存在,它因为外表形状看起来像是猫咪的耳朵而得名。 从越战回来的老兵们提到猫耳洞,都会忍不住感慨那段生活经历实在太过艰苦。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他们当时的日子,猫耳洞潮湿阴暗,几乎没有阳光,战士们在里面睡觉、躲避敌人的防御,有时候一待就是好几天的时间。 久而久之,大家的身上经常会出现被虫子啃咬而产生的皮肤病。 有的地方地势比较低,当地的天气不好,到了雨季,阴雨连连,没有一个晴天,洞里湿热的环境能待的人手脚溃烂。 更别说蚊子老鼠等问题,几乎一直困扰着战士们的生活。 老山的老鼠可不像是我们常见的那样“小巧”,最大的个头能够比得上一只猫,因为常年在山上活动,数量多,也不怕人。 它们在洞穴里来去自如,偷吃粮食,啃坏不少箱子,甚至还会趁着战士们睡着的时候爬到身上咬人。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恐怖片,而是每天都发生在战士们身上的真实经历。 刘登云在自己的著作中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详细地描述了生活细节,让人看来不免心疼战士们。 大家完全是苦中作乐,猫耳洞中的生活艰苦,好在这些年轻人扛了下来,不仅没有被苦难打倒,还在战场上展现了属于中华儿女的英姿,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最后取得了胜利。 从这段经历中,人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胜利的来之不易,它们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只有去了解和体会过其中的心酸,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80年,十几名越军包围了小战士许明习,越军见他孤身一人,便想抓活的回去领赏。
【11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