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从《向海要地》到三沙新篇——跨越时空的填海梦 《向海要地》——60年代的奋斗之歌 那是一幅水彩画,静静地诉说着60年代的故事。《向海要地》,画中的每一笔、每一色,都仿佛能听见海浪的拍打声,感受到建设者们的心跳。那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只有一双双坚韧的手,和一颗颗火热的心。 画中,人们肩挑手提,搬运着石块,挥汗如雨。海边的围堤逐渐成形,那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筑起的希望之墙。那时的填海,不仅是向自然挑战,更是向命运挑战。每一块石头的落下,都仿佛在说:“我们要在这里,扎根、生长。” 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信念的时代,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一切。于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地拓宽着脚下的土地,向着大海,要来了属于他们的家园。 三沙新篇——现代科技的壮丽交响 时间流转,来到了现代。三沙,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南海的璀璨明珠。现代的填海,不再是简单的人力搬运,而是科技的壮丽交响。 巨大的挖泥船,像巨龙般在海中舞动,吞吐着泥沙。先进的吹填技术,让原本的海底暗礁,逐渐露出水面,变成新的陆地。永兴岛、美济岛、永暑岛……一个个名字,如同一颗颗明珠,被巧妙地串联起来,构建起南海的“不沉航母”。 如今的三沙,不再是荒凉的海岛,而是现代化的城市。机场、港口、医院、学校……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享受着海洋带来的恩赐。 跨越时空的填海梦 从《向海要地》到三沙新篇,改变的不仅是技术和规模,更是梦想和希望。60年代的手工填海,是对生存的渴望,对未来的期盼;而现代的三沙填海,则是实力的展现,是对海洋的深度开发和保护。 两者之间,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填海梦。那是对土地的热爱,对海洋的敬畏,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站在三沙的土地上,望着远方的海天一色,仿佛能看见60年代的建设者们,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延续。 向海要地,不仅是要来一片土地,更是要来一个梦想,一个希望。从60年代到现代,从手工填海到科技造岛,我们一直在路上,向着更广阔的海洋,要来更美好的未来。课文海滨小城 那时的课文 失落的课文 原创诗画笔 书海舵手 手绘课文 超现实主义诗歌 哈拉尔渔船奇遇 每日诗选分享
散文:从《向海要地》到三沙新篇——跨越时空的填海梦 《向海要地》——60年代
天边历史
2025-02-13 02:32: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