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本侵略者集结重兵向广州发起进攻,而彼时的广州守军大部都被调往武汉战场,守城兵力仅仅只有七个不满编的步兵师。 广州这座城市可不一般,它不仅是华南地区的中心,更是当时中国唯一没被日军占领的沿海大城市。通过广州这个港口,外国的援助还能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如果广州失守,那我们就真的是四面楚歌,被敌人封锁得严严实实了。 可是那时候,国民政府的大本营却在武汉。武汉是当时的陪都,也是抗战的中枢所在。为了保住这个重要的大后方,国民政府把主力部队都调去守卫武汉去了。至于广州么,在当时的决策者看来,它的战略价值可能还没有武汉那么重要。毕竟武汉连着内地,广州再重要也只是个门户。 更何况,当时蒋委员长还一厢情愿地以为,英国佬在香港的存在多少能牵制住日本人。大家想想,香港这么近,英国要是也被日本得罪狠了,它能干看着?再说侵略广州,日本人哪有那个胆子和实力啊! 蒋委员长心里一合计,广州防御的事就撂下不管了。可他却没料到,日本人早就盯上了广州,而且这次来势汹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再者说,英国佬也不是什么君子,谁给好处谁就跟谁走,指望它们来帮我们,那是痴心妄想。事实证明,蒋委员长还是太高估了"洋人",也太小看了日本鬼子的野心和实力了。 1938年10月,日本人终于撕下了虚伪的面具,集结重兵,妄图一举拿下广州。他们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配合武汉会战,断绝中国的外援之路。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守卫广州的国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广州守军本就兵力单薄,加上部署分散,简直是"一盘散沙"。据说当时驻守广州的只有区区七个师,而且还是"半吊子"的编制,远不能与日军的精锐部队相提并论。可即便如此,将士们还是选择了奋起反抗。他们宁可血洒疆场,也不愿做亡国奴! 然而,面对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的日军,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守军将领余汉谋在指挥上还犯了错误。他把主要兵力部署在虎门要塞,认为日军的主攻方向一定在那里。殊不知,狡猾的日本人早已悄悄登陆大亚湾,直插广州腹地。 虎门失守,广州危在旦夕!但即便如此,英勇的守军依然没有放弃抵抗。白面石阵地上,国军将士奋勇杀敌,以血肉之躯构筑起钢铁长城。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但每次都被打得遍体鳞伤。 据史料记载,仅在这白面石一战,日军就损失了164人,阵前横尸40具。这足以证明,国军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然而,面对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广州守军终究寡不敌众。 10月21日,广州还是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数以万计的将士热血洒在了珠江两岸,染红了那广州城。广州沦陷的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一片哗然。大家这才如梦方醒,意识到广州对中国的重要性。 广州的失陷,对中国抗战的局势无疑是雪上加霜。自此以后,中国就失去了最后一个沿海大城市,整个海岸线都落入了日寇之手。这意味着,中国不得不把抗战的重心转移到内地,而国际援助也变得更加困难了。 国民政府被迫西迁重庆,这个偏僻的山城一夜之间成了陪都。从此,漫长的抗战之路被迫转入了内陆。滇缅公路成了联系外界的一条"生命线",但这条公路远在云南,漫漫征程充满艰辛。广州会战的失利也暴露出当时中国在政治、军事决策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国民政府对广州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调动兵力时考虑不周。其次,守军将领余汉谋在防御部署上存在失误,导致日军有机可乘。再者,党政军内部缺乏统一,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这一切都成为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广州保卫战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被击垮了。恰恰相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从白面石阵地上浴血奋战的国军战士,到誓死不当汉奸的普通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爱国"。 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使得侵略者的阴谋诡计最终难逞。日本人妄图以武力迫使中国就范,但他们低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意志力量。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1938年,日本侵略者集结重兵向广州发起进攻,而彼时的广州守军大部都被调往武汉战
熹然说历史
2025-02-12 23:09:38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