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印度人来义乌购货,中国商家不肯轻易接单,除非是全款。如果阿三只是来看货,商家连顿饭都不接待的,因为阿三以前来中国,喜欢装大款,张口巨量订单,问厂家索要吃饭洗脚一条龙,事后只订购一个样品,价钱连顿饭钱都收不回。
这几年,印度商人跑到义乌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当地的商家都变得相当谨慎了。说实话,过去的一些印度客户给大家留下了“空手套白狼”的印象。那些个头大嘴巴响的家伙们,总是搞得像是大订单要来了一样,许诺的量可以让商家高兴好几天,结果呢?一单都没有,还吃掉了商家的时间和成本,最后还只拿个样品回去,不给个定金也不说清楚何时付款。即便是商家好心招待了饭局,也只是为了想让生意顺利点,结果被折腾得一无所获。
对于商家来说,这种“假大空”的行为早已让他们心生警惕。你说,难道这些印度商人都不怕自己在中国商人心中留下坏名声?显然,他们在国内还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市场分量。可能在印度市场,他们习惯了这种“空谈”式的商业操作,觉得自己随便开个价就能做成生意,别说坐下来吃顿饭了,甚至连“外面的世界”都不太想去认真了解。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让商家们越来越警觉,难怪现在商家见到印度客商,态度更加冷淡。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印度商人,毕竟有一些认真做生意的人,他们是真的想来拿货做生意。不过,市场的现状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轻易信任印度商人的话语。商家对于印度客户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甚至连之前的一些诚意都不会再轻易展现。你有钱,商家才会认真对待你;你没有诚意,商家一开始就不打算浪费时间。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义乌,许多地方的中国商人都表示,印度商人的操作方式真的让人头疼。比起其他国家的买家,印度商人似乎有自己的方式,常常喜欢抬高价格或者是要求很不合常理的条件,做生意时总让人觉得他们心里没底,不知道是否真会下订单。可当商家答应了他们的条件,结果往往不如预期,要么是要到付款的时候却推脱,要么是下单后突然取消,甚至在最后的结算阶段只选择最便宜的那一批样品。这种行为,让许多中国商人都开始变得对印度客商产生不信任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度的这种做法也反映了市场的复杂性。中国商人从来不怕竞争,可却更怕那些看似“空谈大宗订单”的套路。毕竟,真正做生意的人知道,订单的可靠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商家被忽悠过一次,他们就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因为一旦生意失误,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钱,还有宝贵的时间、精力和信任。
印度市场的潜力固然巨大,但这种看似“忽悠”的交易方式却把它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商人不再只是把眼光盯着印度巨大的市场,而是更加关注如何避免那些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交易。商家们的谨慎不再只是为了保障利润,更多的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损失。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商战中的一种生存智慧——选择性地交易,避免盲目跟风。
现在,印度客商想要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毕竟商家对于诚信和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稳定的付款保障,没有足够的交易诚意,往往会让商家对你的合作意向产生质疑。你可以去试试继续玩这种“套路”式的交易,但再也不会有人愿意轻易给你机会。中国商人可不是傻子,骗得了一个,骗不了一百。
用户11xxx47
在印度人眼中,诚信比不上牛屎!
镜大海
印度人做事就这样风格,在深圳华强北做生意时帮过几个印度人,最后给的联系邮箱地址都是假的,见怪不怪了
水之辉辉
只要记住你收印度人的定金就是你商品卖出去的全款就行
兜兜里有糖
凭实力坑到的,那是本事。。诚信,那玩意不值钱!印度客户,不是全款现场转账理都不带理的
乾元
不止是阿三,整个南亚裔都是一个德性
用户16xxx40
印度阿三又脏又穷
你的点赞很到位
一个连国家政府与领导人都是骗子和墙头草和神棍,可以想象阿三大众是啥货色,连马斯克一收购公司,连夜把阿三全开除了
阿盛
和印度做生意,智商堪忧,破产倒闭这也是自讨罪受,他不死就没天理了。
顶着台风乘凉
哈哈哈,全款就行,先交钱再发货,这样就不吃亏了。
用户10xxx33
说明人家太聪明
正在输入
用牛屎招待它们
用户18xxx42
挣不到钱市场在大甚至在巨大有个鸟用。
狂风
你跟印度人讲诚信,你怎么不对牛弹琴呢?或许牛能听懂你的琴声的可能比印度人讲诚信的可能更大
mine
在义乌,看到印度人就用粗棍揍!
用户10xxx57
吃一亏长一智、对印度商人只五花八门的想办法对付他们不能简单的和他做生意以免再上当。
微甘菊
记住,与印度做生意,不给全款不接单。
人在旅途
千万不能信印度商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