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独居老人最怕的是什么? 为何独居老人害怕孤独且男性更甚? 当年我在街洞煤矿服务公司上班时,当时的刘经理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他说,一个人过日子真是大孤独了,面对空荡荡的房子甚至有点害怕。 这位刘经理的老婆由于患风湿性心脏病比他早十年过世,上班时,这位刘经理的孤独感还不怎么强烈,退休后不久,他就找了一个老伴,老伴还带了一个孙子与他共同生活,我在街洞煤矿上班时,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老伴在矿山种点小菜,到塘角上工区边的一个水井挑井水,俩人平稳共同生活了几年,再后来,刘经理就到长沙的女儿过晚年,直到九十岁去世。 独居老人对孤独有着深层恐惧。 一方面,他们面临情感需求与社交隔离的双重困境,社会关系断裂,夜晚孤独感加剧,像75岁的王奶奶就曾表示独居时面对漫漫长夜感觉人生无意义。 另一方面,孤独会引发连锁生存危机,突发疾病无人发现延误救治等情况时有发生,我国超1.25亿独居人口中老年人占比显著且多数缺乏紧急救助系统。此外,社会角色丧失带来存在危机,长期独居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体现明显,如上海独居老人张水美从外交官到无人问津的落差。 而男性独居者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社会性别角色的隐性压迫使男性缺乏情感表达训练,遇到压力多自我消化,放大孤独感。生理风险与行为模式的性别差异也有体现,华西医院研究表明独居男性死亡风险比女性高26%,且他们高风险行为多、参与社区活动频率低。同时,晚年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结构性缺失,女性擅长构建非正式支持网络,男性依赖家庭单一渠道,丧偶男性再婚率比女性低40%。 为破解这一难题,也有诸多破局路径。科技赋能的智慧养老方案成效显著,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可降低46%的独居意外风险,上海某社区试点“云守护”系统后紧急求助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性别差异化的心理干预也有良好效果,针对男性开发“非言语化”情感支持服务,如成都某养老机构引入“男性茶话会”后参与者抑郁量表评分下降。代际融合的社区再造也值得推广,杭州某社区实践“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后参与老人孤独感降低。 孤独对独居老人的影响是复杂过程,男性困境更隐蔽危险,破解难题需要多方面联动,构建老龄友好社会。
很多独居老人最怕的是什么? 为何独居老人害怕孤独且男性更甚? 当年我在街洞煤矿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2-12 12:15:23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