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核心讲的是啥?“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一言以蔽之,《石头记》写的就是大明兴亡,绝不是所谓的江宁织造府曹家事,“康雍乾”是末世吗? 第一回中,作者交代,《石头记》是“本名”。若忽略“甄士隐”而仅以文本解读,“本名”就是针对《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而言的,是原本书名。但是,读《石头记》必须索隐,否则,如何是“甄士隐”? “考证派”不必自我标榜,挖掘出江宁织造府家事者,难道不就是索隐吗?何况,此“索隐”都错到刘姥姥家去了。 《石头记》是一部“诗禅”小说,是以训诂而衍生的灯谜、谶语、暗语等笔法,在文本背后隐藏了一部大明兴亡历史。因此,“本名”即“本明”,简而言之,是本大明之事而写的大明真事。 徐铉注《说文解字》:“本、末、朱皆同义”,也就是说,本、末、朱三个字本出一字,也就是“木”字。以“一”在“木”字作标注,“一”在下则为“本”,“一”在上则为“末”,“一”在“末”上则为“朱”。 由此,《石头记》则写的是“朱明本末”。 石头之“石”至少有四喻:其一,大明建于戊申年,戊为土,石归于五行土,申肖猴,故是“石猴”。《西游记》中的石猴写的就是建于戊申的大明,《水浒传》、《石头记》则有史太公、史太君、史侯,都以“石”谐音大明开国之祖。 其二,石即石头城,也就是朱元璋定鼎之金陵。然而,《石头记》中的“都”并不着重于写石头城,石头城只是“都中”、“都京”、“长安”之一神京。所谓“神京”,寓意大明所有的故都,神,申示,寓意大明已经归神享祭。 其三,第十四回明确告诉读者:“石即豕,亥字寓焉”。豕即“朱”,亥也是“朱”,《石头记》最终结局于属猪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 其四,《石头记》的作者石涛、八大山人(牛石慧)都是“石”,“顽石蠢物”也指这两个大明王子,甚至是皇子。 所以,《石头记》即“豕头记”,记的全部是大明皇帝,作记者也是“石头”。 大明总共经历了十六代皇帝,又亡于永历十六年,书中之“十六”既隐写了这段历史,又是“重八”的隐语。卜世仁家有半斤面,贾芸来了,又添半斤,便是“重八”、“十六”。 庚辰本第二十回有一则奇怪的批注:“宝玉之情痴十六乎?假乎?”胡适认为,这是过录时错把“真”抄为“十六”,大抵是因为原稿写的是草书“真”。这就怪了,书中的“真”有很多,就这一处是草书? 书中有“双真”,两个“直八”,岂不就是“十六”?这句批注的意思是,宝玉既是隐写的大明十六帝,又假借为南明以及靖江王家。真即甄宝玉,假即贾宝玉,真宝玉即制成大明一玺一圭之“阗宝玉”,假,是假借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贾家先祖贾复,寓意假借复明之名,以篡夺大明皇统。 《石头记》固然是“悼明之亡”,却不是“揭明之失”,石涛与八大山人揭露的是大明因太祖封藩、藩镇坐大而亡。也就是说,《石头记》与此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写的是“封建必亡”。 这是一个伟大的主题,一个小小的江南织造府能够承受如此历史之重吗? 说到“石头”,书中历数历代大明皇帝,每一个皇帝都写进了书中。比如,第六十三回写贾敬之死:“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贾敬即嘉靖,嘉靖就是这样没的。但“守庚申”却又隐藏了庚申年万历、泰昌之死,这一年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庚申之后,红楼二由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就是朱由检、朱由崧,加上尤氏便是“红楼三由”。尤三姐伏剑自刎,托梦尤二姐以剑报仇,隐写的是“由检”。尤二姐随身有槟榔,暗喻南明永历帝由榔。 红楼之尤,包括优伶之“优”都是隐写的朱家木字辈中的由字辈皇帝。红楼即朱楼,朱楼即朱娄,朱娄即朱娄国也就是邾子国,大明朱姓就出自邾国曹姓。娄加“木”为“楼”,寓意大明兴于闺阁之“木(朱棣)”,又亡于闺阁之“木”,所以是“朱楼梦”。 《石头记》是“本名”,核心内容写的是南明时期的藩镇之乱,因藩镇之乱而导致“贾复”。又以南明时期诸侯(朱猴)之乱,扩展到整个大明历史,自洪武“开辟鸿蒙”起,解析大明因何而亡。 书中还隐伏了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桂林靖江王,靖江王一世祖朱兴隆(朱重四),就是书中“兴隆街的大爷”之一。宁荣二府大有靖江王家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太祖指的是朱元璋,太爷则指的是朱元璋的大哥、大明太爷朱兴隆。 本短文仅以一个小小的线索揭示了《石头记》的“本旨”,而无论从书中任何一个情节解读,“红楼梦”写的都是大明历史,与江南制造家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一定要挂上点关系,那就是石涛在《对牛弹琴图》中抄录了“曹子清盐使原韵”,书中上演了曹子清《续琵琶记》。曹子清即曹寅。
红楼梦核心讲的是啥?“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一言以蔽之,《石头记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2-12 11:45:5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