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蒋介石在重庆林森陵园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讲述了进攻张家口和实施空军“剿匪”轰炸计划。会议期间,蒋介石突然发现有人在偷偷记笔记,他随即严厉禁止。然而,一些与会者依旧悄悄用铅笔在纸上做标记,记录下会议的要点,其中之一便是赵寿山。
赵寿山,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起初被分配到冯玉祥部担任地形教官。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才智,赵在杨虎城部逐渐升任师长、军长等职务。1936年12月,蒋介石带领部分部队抵达赵寿山所在的杨虎城部,命令张学良、杨虎城围攻红军。但张学良与杨虎城认为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于是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经过反复劝说未果,张学良与杨虎城决定软禁蒋介石,迫使其转向抗日。
在西安事变中,赵寿山为杨虎城献策,指挥部队占领机场,成功围堵蒋介石,并参与了劝迫蒋介石抗日的行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赵寿山被任命为西安公安局局长,并在此期间多次获得共产党领导人如周恩来、叶剑英的帮助。
同年12月,面对南京“讨伐军”的威胁,赵寿山率部前往三原、泾阳地区。在那里,他应邀与红军领导人彭德怀会晤。彭德怀深入讨论了国内外局势,并介绍了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赵寿山听后深受触动,夜晚仍在反思彭德怀的言辞。这次交流成为他思想转变的契机,随后他多次与红军合作,尤其是与彭德怀、任弼时等人的互动,使他逐渐产生了加入共产党的念头。
尽管赵寿山曾向彭德怀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请求,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未能如愿。西安事变后,杨虎城部被缩编为三十八军,赵寿山成为该军的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寿山率部前往华北前线抗敌,在太原一战中,他指挥的国军展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赵寿山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在国民党内部不断升迁,也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思想转变和与共产党的合作,见证了一个复杂时代中个人的抉择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