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5岁女知青抱着4岁儿子回京,母亲气得半死,说女知青未婚先孕,不知羞

文史记叙录 2025-02-11 00:21:40

1976年,25岁女知青抱着4岁儿子回京,母亲气得半死,说女知青未婚先孕,不知羞耻。可当她得知孩子的身世后,却立马变脸表示孩子以后归她,知青的哥哥嫂子也抢着要抚养孩子。   北京的红梅为了响应政策号召,第一次离开了自己从小生活到大的首都,千里迢迢远赴陕西的赵家沟插队。   虽然开始这趟旅途之前,红梅已经在心里反复给自己打过预防针了,可是当她正式踏上了这片黄沙漫天的土地时,红梅还是吓了一跳,农村的生活条件,比她想象的还要差。   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公交车,红梅这下可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面朝黄土背朝天”。   水土不服再加上思乡情切,来到这里的红梅很快就病倒了。   这可急坏了负责照顾红梅的赵大哥和赵大嫂,为了让红梅尽快好起来,这对朴实的两口子甚至把家里珍藏了好久营养品掏出来炖了,只为了给红梅补身体。   在赵大哥夫妇的照顾下,红梅总算渐渐的康复起来了,可身体复原的红梅仍然免不了郁郁寡欢,后来在赵大哥和赵大嫂的宽慰下,她也渐渐适应了陕西的农村生活。   背井离乡的红梅在这个荒僻的小村子里渐渐的发现了这些乡亲们的纯朴善良,后来,当初绞尽脑汁想回城市的红梅,竟然爱上了这座小村子。   对于和她朝夕相处的赵大哥和赵大嫂,红梅更是在心里把他们两口子当成了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又过了几年,赵大嫂怀孕了,他们三人生活的这个小院,因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变得更加鲜活。   在得知媳妇儿怀孕的那一刻,赵大哥乐得像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红梅在一旁看着,心里也很是高兴。    可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农村的医疗条件太差,赵大嫂在生产时遇到了危险,没挺过来,撒手人寰,只留下了一个刚出生就没了娘的小娃娃。    痛失爱妻的赵大哥几乎要一蹶不振,如果不是红梅一直以孩子为借口鼓励赵大哥,想必赵大哥的一生,算是完了。   为了孩子,重新振作的赵大哥每天辛苦劳作,这样一来,照顾婴儿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红梅身上。   红梅对此无怨无悔,她几乎把赵大嫂留下的这个小男孩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么一照顾,就是整整四年。   随着时光的流逝,政策也在不断变化,那一年,红梅接到了知青返城的正式通知。   对红梅来说,这本来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儿,可是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红梅心里却充满了纠结。   因为一旦回城,就意味着她和这个孩子再也见不了面了。这么多年的相处下来,这孩子早把红梅当成了自己的亲妈,如果红梅就这么回城了,孩子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将红梅打得措手不及,命运仿佛格外苛责赵大哥他们两口子,就在返乡的前几天,赵大哥在干活时出了事故,意外丧命。   这么一来,即使周围的人都劝阻红梅不要接手这个烂摊子,可红梅还是毅然决然地把赵大哥的儿子收养在自己名下,并将这个孩子带回了北京。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十分苛刻,红梅一个未婚女子,莫名其妙身边多了个孩子,今后可怎么嫁人呢?   红梅的母亲也是这么想的,她看见女儿领着孩子回来,便下意识地认为女儿在农村不检点,未婚先孕了。   面对母亲恨铁不成钢的一声声质问,红梅怎么会不明白母亲的一片苦心,于是红梅赶忙解释了事情的经过。   得知事情原委的母亲这才知道冤枉了女儿,红梅的母亲也是个善良的老人,在得知赵大哥夫妇在乡下对红梅的帮助后,虽然心疼女儿,但还是同意了红梅的决定。   红梅的哥哥嫂子在得知此事后,也觉得自己的妹妹做得对,他们共同帮助红梅承担起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责任。   如今,在红梅一家人的悉心抚养下,赵大哥的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孩子长大成人的那一年,红梅带着儿子回到陕西,在赵大哥夫妇的坟前磕了个头。   相信在天有灵的赵大哥赵大嫂见到儿子长大成人,也一定会很欣慰吧。   如果当初没有赵大哥一家都帮助,红梅也不能在农村那么快的适应下来,如果后来没有红梅的感恩,赵大哥的儿子也不能成长如今的样子。   这正是:心怀良善有好报,福泽绵延惠子孙。

0 阅读:1196

评论列表

同九义 汝何秀

同九义 汝何秀

10
2025-02-11 14:05

开局一张图系列

钓不到鱼的渔翁

钓不到鱼的渔翁

4
2025-02-11 15:12

这不是那个什么明星吗?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