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打的不是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而是500年一遇的遭遇战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美

绮梅说世界 2025-02-10 18:16:48

中美打的不是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而是500年一遇的遭遇战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美在打贸易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的地位可以说完全不亚于当年的抗日战争,是一场500年一遇的“遭遇战”!这场战争的输赢就决定了未来中美两国的地位,很多人以为中美金融战是才从2018年开始的,其实早在2015年中美就已经开战了。

其实毫不夸张地说,近几十年来,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打败全球无敌手,却始终在中国面前打不透。

人民币汇率改革

2015年8月11日,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这一天,这一天在中国外汇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这看似只是一次政策调整,背后却隐藏着中美经济博弈的深层较量。

什么叫汇率改革?给大家解释一下,在2015年8月11日之前,我们的汇率的锚定物是美元,美元一旦加息,他们国内靠着加息升值的“潮汐效应”就能吸走全球财富。

对于资本来说,哪里收益高就往哪里跑,当时,美元一边加息,一边升值,同时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虽然也被迫升值,但是当时美元是世界级的货币,于是就是大量的人民币换成美元进入美国国内,当时就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国内银行贷款然后去海外投资,也就是资本外流。

大量资金外流的后果就是,民间资本投资会大量减少,经济活跃度就会下滑,而我们国家当时是以低端制造业出口导向的经济,而人民币被动升值的时候,那我们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变高,那结果就是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下滑,造成外贸和制造业双重压力,再加上制造业产能过剩,国内经济活跃度大幅下降,甚至连股市也跟着跳水。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这周围本来只有你家一家店,但是隔壁又开了竞品店,客人都跑去隔壁家消费,你的生意就每况愈下,慢慢的你店里东西卖不出去就开始贬值,贬值到一定程度,你的店可能被隔壁老板低价买走。美国就是那个“隔壁老板”,等人民币资产价格跳水后,用美元抄底,再等人民币升值时高价卖出,反复收割中国财富的韭菜。

这种情况被称为“美元潮汐效应”,中国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很多国家都吃过这个亏,如果不想被美国割韭菜,中国必须改变人民币锚定美元的模式。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改为锚定一揽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同时还引入了黄金,这一招就像是给自己设了一面防火墙,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这看似是经济上的调整,实际上却戳到了美国的痛点。

就在人民币汇改后,美国立刻坐不住了。2016年南海局势突然紧张起来,菲律宾在美国的支持下发起仲裁,试图侵占中国的南海岛屿。这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美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军事威胁逼迫中国在汇率改革和南海主权之间做出选择。

当时老美的美军号称世界第一,而我们我们只有辽宁号航母一艘航空母舰,052D驱逐舰才刚服役不久,还没来得及调试,于是美国派出了两艘航母编队,几十艘军舰,上百架战机,还有数万名士兵浩浩荡荡地开进南海。

当时南海局势紧张的情况网上什么资料都有,中国调动了海陆空三军力量,辽宁号航母率领舰队严阵以待,052D驱逐舰24小时全海域监测,如果双方稍有误判,可能就会擦枪走火,全面开战。

当时一些人甚至担心,中国会被迫在经济和主权问题上让步,美国也以为自己的军事威胁能震慑中国,可是中国面对这么大阵势的美军没有退缩,老美看到中国甚至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的时候,最终选择了撤退。

这场对峙让整个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也让美国明白,中国在主权和经济问题上是没有任何妥协余地的。而就在这场南海对峙结束后,中国意识到自己军力还是有所不足,在这之后开始砸钱搞军事建设。

2016年时咱们还只有1艘航母、3艘052D驱逐舰,到2025年已经发展到拥有3艘航母,还有了能单挑航母的055大驱,军事上逐渐摆脱了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当老美看到我们搞汇改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想要摆脱美元潮汐论,老美眼看一次威胁不成,不可能就此罢手,只能不断寻找新的手段压制中国。

美债收割术

美债的规模现在有36万亿,如此庞大的美债规模,其实是还要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开启了“放水救市”的模式,直接导致债务飙升,短短几年,债务数字蹿得比火箭还快,而美国肯定要想办法解决。

只是离谱的是,美国似乎一点也不慌,反而把债务当成了一种“武器”,用来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这种做法,就像一个欠了一屁股债的老赖,不想着还钱,却拿着借来的钱雇打手,还威胁那些想讨债的人。

问题是,美国的这套“债务收割术”还能玩多久?谁又能阻挡它这场全球范围的“掠夺”呢?

本来美国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制造业,比如德州仪器、福特、波音这些大企业,通过辛辛苦苦地卖货赚钱来填补经济的窟窿。但美国嫌太累了远不如搞快钱来得爽,就直接选择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发债。美国凭借自己“世界第一强国”的招牌,大量发行国债,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抢着买单,美国用这些钱一边提高福利,一边救助濒临破产的企业,经济确实慢慢恢复了过来。

这时候美国看着自己不用苦哈哈搞制造业,靠发债就能过日子,那就继续!于是,美国就跟吸了鸦片一样,彻底“上瘾”了。

只是到了2010年,很多国家逐渐意识到美国发的债并不靠谱。因为美债越来越多,美国没把钱用来创造新价值,而是大部分投到了国防和福利上换句话说,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养了一支强大的“打手”——美军。

其他国家也不傻,眼看美债卖不动了,美国选择了另一条路:用军力实力和金融手段逼迫其他国家继续买它的债,就是红脸白脸一起上。

2010年,欧元的崛起让美元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老美一边挥舞“军事大棒”,一边操控舆论,大肆炒作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造成市场恐慌,逼得欧盟的资金不得不回流美国,继续买美债。同样的套路美国也用在了巴西身上,巴西当时想发行一种统一货币,对抗美元霸权,但是在老美的一顿操作下,最终的结果是,巴西的优质农业资产大部分落到了美国三大农业巨头手中。

欧洲

2022年,眼看美国的“债务掠夺”玩的是越来越溜,只是德国的默克尔此时试图拉拢俄罗斯加入欧盟,强化欧元地位,美国看不惯,立刻推动俄乌冲突,彻底断了俄罗斯和欧盟合作的可能性。同时,英国脱欧成功,欧盟的实力进一步削弱。

俄乌矛盾在2022年二月全面打响,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欧洲资金大量流出,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能源危机,通货膨胀,一片混乱,至再也无力挑战美元的霸权。

但是这些年美国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更多资金流向美债市场。于是,到了2025年,美债的规模已经从20多万亿飙升到了36万亿,美国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可全球经济却被折腾得一团糟,而美国靠着36万亿的债务,把全世界“割了一茬又一茬”。

但是此时的中国尽管面临资金流出的巨大压力,仍然保持着约三万亿的外汇储备,显示出强大的弹性,人们也许会说,为什么美国可以如此轻易地掠夺欧洲资源,而不能掠夺中国呢?因为中国对外币的控制非常严密,所以美国没有办法把它的货币弄得一片空白。

美国自己也知道这么大规模的美债,如果哪一天没人愿意接盘美债怎么办?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他必须再“收割”一个超级大的经济体,才能缓解自己的债务压力,这时候他将眼光又瞄准了唯一他没能收割成功的国家。

破局术

那美国瞄准中国后,是怎么做的呢?

2015年,美国先是做了加息的老套路,加息的同时再配合公知发动网络舆论舆论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在这种舆论环境之下,个别企业就开始就开始在国内借钱投到海外,但是他们把钱放到海外到底有没有投资,我们没有办法监管到,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他把风险留在了国内,钱留在了国外,知道这个就够了。

面对这样的转移资产的行为,我们国内经济肯定好不了,于是美国的索罗斯等金融大鳄开始想要做空我们国家资产了,想要通过高杠杆的方式疯狂砸我们的股票,所以看到2015年我们的A股迅速从高处暴跌。

此时,我们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推出了汇率改革,而这次汇改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敢挑战美国金融霸权。有了汇率自主权之后,索罗斯这种想要在海外做空我们资产的就成功不了了,因为我们有了一个“防火墙”。

之后我们实行了资本管制,控制资本持续外流,要求想把资金留在国外,把风险留在国内的企业算明白自己的资金用途,然后当时就有企业开始抛售国外资产来还债了,但是仅仅是稳住没用,于是我们在2016年将资金引入楼市,随后房地产开始爆发,经济开始恢复,也成功狙击了海外做空的人。

眼看金融上不行,美国就开始从科技开始全方位搞对立。

于是时间就来到了2018年7月,懂王第一任期出台法案以限制中国的中高端产业技术转型,中国则通过设立大基金来自主研发及突破关键技术;

2019年,将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纳入实体清单,中国在光伏和汽车等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

2022年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2023年就在雷蒙德访华的那天,华为发布Mate60,标志着咱们的芯片技术的重大进展。同时,中国也对美国进行了反制裁,限制其出口高科技产品所需的原材料。

此时的美国依然不放弃,再次启动金融战,一边故意唱衰中国楼市,贬低中国房地产公司的美元债务,另一边通过大幅加息吸引资金流到美国。中国则设定红线,提供房地产救助资金,保住房地产公司能够顺利交房,并提出新的智力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转型,于是美国所希望的咱们的楼市暴雷的情况没有发生。

目前,中美之间的金融战远没有结束,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关键较量,谁掌握了AI根服务器,谁就能在这场世纪对决中取得最终胜利,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就关乎我们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

1 阅读:539

评论列表

幽幽晓勇

幽幽晓勇

1
2025-02-10 19:00

分析的很透彻。

猜你喜欢

绮梅说世界

绮梅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