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输"的权利还给孩子,是爸爸最难的一课

父能量研究所 2025-02-10 10:41:43

上周少儿编程比赛现场,我看到最揪心的一幕:落选男孩还没哭,他爸爸先红了眼眶:"评委肯定没看清你的代码!"孩子愣在原地,机械地重复:"对,他们没看清..."这让我想起半年前的自己——那个见不得女儿皱眉,总是急着帮她们"摆平"所有困难的"铲雪车爸爸"。   我家双胞胎学轮滑的场景堪称灾难片。二宝第三次摔跤时,我举着创可贴就要冲过去,妻子拉住我:"你膝盖上的疤,不也是小时候爬树摔的勋章?"这话让我浑身一震。儿童心理研究显示,经历过适度挫折的孩子,前额叶皮层发育会增强15%,这意味着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开始学习"安全网教育法":摔倒时不急着扶,而是问"需要爸爸检查地面有没有偷袭你的石子吗?"神奇的是,当我不再大惊小怪,孩子反而学会自我评估:"这次是重心太靠后了,我自己能起来。"上个月学校运动会,大宝参加跳绳比赛被绳子抽到脖子,她揉着红印子说:"失误是绳子在提醒我节奏错啦!"   神经科学家发现,孩子处理挫折时产生的皮质醇,就像肌肉训练后的酸痛。现在周末下棋,我会故意走错几步:"哎呀,爸爸这个漏洞你能抓住吗?"看着女儿们眼睛发亮地"围剿"我的失误,这种反败为胜的体验比连赢十局更有价值。有次二宝输掉班级竞选,居然自己画出SWOT分析图:"这次海报不够醒目,但演讲时我看了每个同学的眼睛。"   昨天在游乐场看到有位父亲全程护航孩子闯关,五岁男孩不断回头确认爸爸表情。突然想起教育学家帕金斯的话:"过度保护就像给孩子穿全身盔甲,最后却抱怨他们不会奔跑。"各位爸爸,你们有没有哪次咬牙忍住帮忙的冲动,反而收获了孩子的成长惊喜?

0 阅读:0
父能量研究所

父能量研究所

双胞胎女儿的爸爸。 小学教育专业、保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