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每天傍晚准时上演"练琴惊魂":考过钢琴五级的小男孩边哭边弹,他爸举着手机录像:"再弹三遍就给你买乐高!"上周考级通过第二天,孩子居然用琴凳砸坏了钢琴。这件事让我想起教育专家李玫瑾的话:"靠物质刺激建立的行为,就像沙滩城堡,潮水一来就崩塌。" 去年我也掉进过这个坑。为了让孩子背古诗,我制定了豪华奖励方案:背五首去游乐场,十首买盲盒。结果双胞胎女儿确实背会了《将进酒》,但当我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意思时,她们异口同声:"是能换迪士尼门票的咒语!" 彻底让我转变的是一次意外发现。有天下雨取消露营计划,儿子居然主动翻出《昆虫记》,原来他悄悄观察小区蚂蚁两个月了。我蹲在阳台和他数蚂蚁搬运饼干屑,他突然问:"爸爸,工蚁没有翅膀为什么还能找到食物?"这个问题开启了我们持续三周的昆虫观察项目,他不仅自己查资料做笔记,还拉着妹妹用橡皮泥做昆虫模型。 心理学家德西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真正的内驱力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现在我带孩子去科技馆会故意"迷路":"爸爸方向感不好,你们能带我找到恐龙展厅吗?"看着两个孩子对照导览图认真讨论路线,这种主动探索的劲头,可比用冰淇淋哄着参观强百倍。 上周末家庭会议,我们制定了"爸爸特别服务券":孩子积累十个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兑换"周末早餐点单权"或"睡前故事指定权"。昨天二宝用积攒的奖券换取了"爸爸扮演艾莎公主讲数学题"的服务——虽然我的公主裙造型惨不忍睹,但孩子眼睛里闪烁的兴奋光芒,让我确信这次终于找对了方向。
别再用物质奖励毁掉孩子的内驱力了,这才是聪明爸爸的做法
父能量研究所
2025-02-10 09:47: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