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晚上十点,我正跟双胞胎女儿在书桌前较劲。数学作业最后一道拓展题像拦路虎,大宝突然把铅笔往桌上一摔:"我就是笨!永远都学不会!"二宝见状也开始抹眼泪。要搁半年前,我这个当爹的肯定要开启唐僧模式:"遇到困难不能放弃啊""这点挫折都受不了怎么行"——结果通常是孩子哭得更凶,我气得血压飙升。 直到上个月参加家庭教育讲座,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当孩子的情绪脑占上风时,道理根本进不去耳朵。"原来我们的大脑在情绪激动时,掌管逻辑的理智脑会直接掉线。那天晚上,我蹲下来握住女儿的小手:"这道题确实太难了对吗?爸爸小时候做不出题也会特别着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大宝的哭声突然停了,抬起哭花的小脸问我:"爸爸也会这样吗?" 我开始刻意练习"情绪翻译法"。上周女儿因为忘记带舞蹈服在教室门口崩溃,我没有急着讲道理,而是说:"你特别期待今天的舞蹈课对吧?现在一定很着急。"孩子愣了两秒,自己擦干眼泪:"爸爸,我们回家拿来得及吗?"原来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时,他们自己就会启动解决问题的开关。 儿童心理学家戈特曼的研究显示,父母每做一次情感联结,就是在给孩子的心灵银行存钱。现在我常备三个情感回应锦囊:重复孩子的感受("你觉得很委屈")、认可情绪合理性("换作我也会生气")、肢体安抚(一个无声的拥抱)。这三个动作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昨天晚饭时,大宝突然说:"爸爸,你最近变得像大白(《超能陆战队》中的机器人)一样温柔。"我和妻子相视而笑,原来做个"会翻译情绪的爸爸",比当"永远正确的老爸"更让孩子需要。
各位爸爸们,你们在应对孩子情绪风暴时,有什么特别管用的妙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