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杂志社工作,新人都要先去库房学一段时间,当时急需人手,老板没要我去,结果是我不会打包[哈哈]。
厂里新进的大学生,不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哈佛耶鲁,都要先在工厂做2-6个月,这是很好的形式。可惜,我没在工厂呆过,不了解工厂的运行结构。
今天,是我第一次到工厂。厂区很大很大,仅仅人行道1条道,我们都走了1公里。看到厂区门口排着长长的运输车,等着把产品运往全国各地。我有种自豪感。
我带着2个孩子,不便拍照。在厂区,以前,只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生产线、智能制造,我第一次真切的看到。
姐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看见女生呢?
我说:工厂也有女生,工厂有很多工种、职务,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操作,更适合男生来做,女生有更适合她们的工作内容。
11点半,厂区开始吃饭,厂区的人们在往外面走,姐姐说:妈妈,这里的哥哥们都好帅啊。
嗯,在厂里的,很多是20多岁的精神年轻小伙子。
今天,现场讲解的也是一个年轻男生。现场看视频,再次了解厂的历史、发展变化,姐姐回头问我:妈妈,你要哭了吗?嗯,我真的哭了[心][心]。从枪林弹雨中,筚路蓝缕走过来,没有枪没有炮,物资极度短缺,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际,不怕艰难困苦,只管上[努力][努力]。
在北碚,看到一个公园叫卢作孚公园。以前不知道卢作孚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成就,我要好好的了解身边的历史人物。
在厂区,随处可见国旗、党旗、入党誓词、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廉洁规范……这些,不是形式、不是口号。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外化于形,内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