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账消!云南,一女子有一笔13000元的水泥款没有收回来,7年了,一直没有人还

嘟嘟说社会 2025-02-09 23:42:19

人死账消!云南,一女子有一笔13000元的水泥款没有收回来,7年了,一直没有人还钱,于是上门收账。没想到,欠钱的人已经离世,家里只剩83岁的老母亲,孤苦伶仃,女子看不下去,到超市给老人买了米和油,出门就把欠条撕掉,欠的钱也不要了。   “阿婆,家里面的其他人呢?”周女士(化名)怎么都没有想到,只是一次寻常的上门要账,却因为一位老婆婆的一句话而震撼到说不出话,甚至一时之间泪流满面。   这一切事情,还要从7年前说起。   那时的周女士在村子里开了一家水泥店,靠着售卖水泥维持生计。她店里的水泥价格相对外面更为便宜,这吸引了不少街坊四邻前来购买。   无论是修房子还是盖新房,大家都愿意到她的店里采购水泥。周女士为人热情实在,和村里的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虽然邻里之间情谊深厚,但她有一条原则始终坚守着,那就是概不赊账。   在她看来,钱的事情必须从一开始就说清楚,即便大家都知根知底,可涉及到钱财,还是明算账比较好,这样既能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也能保证自己生意的正常运转。   然而,七年前,阿婆的儿子李某(化名)成为了第一个让周女士打破这一原则的人。   李某家的房子年久失修,不仅漏风还漏雨,居住环境十分恶劣,根本无法继续居住下去,修缮房子迫在眉睫。李某找到周女士,满脸无奈地诉说着自己的困境,希望能赊账购买水泥先把房子修好。   看着李某焦急又无助的样子,周女士的同情心作祟,心中泛起了一丝怜悯。李某再三承诺,等新房盖好之后,他就出去打工赚钱,第一时间把钱还给周女士。   周女士平日里和李某一家有过不少接触,她了解李某的品性,知道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不会故意拖欠钱款。出于恻隐之心,周女士最终决定出手帮忙,同意了李某的赊账请求,这一次,李某一共赊账了13000元的水泥款。   赊账之后,周女士并没有着急去催李某还钱。她心里想着,李某刚盖完房子,肯定需要时间去赚钱,而且自己也不缺这一时半会儿的钱。   再加上她脸皮薄,觉得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为了这点钱上门去催账,实在是不好意思。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七年的时间就这么悄然流逝了。   直到最近,周女士的生意遇到了一些困难,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无奈之下,她才想起了这笔已经拖欠了七年的水泥款。她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某应该早就把钱攒够了,是时候去把这笔账收回来了。于是,周女士怀揣着欠条,来到了李某的家。   当周女士敲开李某家的门时,看到的是一位拄着拐杖、身形佝偻的老人,正是李某的老母亲阿婆。阿婆用颤颤巍巍的声音回应着周女士的询问,告诉她家里已经没有人了,儿子李某早就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周女士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愣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看着眼前孤苦伶仃的阿婆,周女士的心中五味杂陈,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她原本是来要账的,可如今面对这样一位老人,她实在是开不了口。   周女士在阿婆家里待了一会儿,和阿婆聊了聊家常。她了解到,自从李某去世后,阿婆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孤苦无依,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看着阿婆那满脸的沧桑和无助的眼神,周女士心中的怜悯更加强烈了。她决定不再提还钱的事情,不仅如此,她还到超市为阿婆买了米面和油,希望能为阿婆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从阿婆家里出来后,周女士站在门口,手中紧紧握着那张已经有些泛黄的欠条。她的心中思绪万千,回想起七年前和李某的约定,以及这七年来发生的种种事情。   最终,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将手中的欠条撕成了碎片。在她看来,虽然这笔钱对她来说也很重要,但和阿婆的生活相比,似乎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她不忍心再去为难这位可怜的老人,决定放弃这笔欠款。   按照法律规定,人死之后,其所欠的债务并不会自动消除。如果债务人有遗产,那么债务将由其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如果没有遗产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那么债务可能就无法得到清偿。   而周女士的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属于债务免除。她主动放弃了对李某的债权,这是她对自己权利的一种处分。   对于周女士的这一行为,大家怎么看?

0 阅读:994

评论列表

6916777

6916777

7
2025-02-10 12:35

盖多大的房子啊?就水泥都用了13000[横脸笑]

用户10xxx33

用户10xxx33

5
2025-02-10 12:19

好人一生平安!

郑礼荣

郑礼荣

3
2025-02-10 15:30

世上还是好人多,质疑好人的人,别再以小人之心度君孑之腹好吗?

嘟嘟说社会

嘟嘟说社会

余生很长,愿你拥抱自己,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