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瓦弄之战中,周天喜带兵攻打重兵布防的“80”高地。他多次受伤,却

菖蒲繁花居 2025-02-09 20:25:46

1962年,中印瓦弄之战中,周天喜带兵攻打重兵布防的“80”高地。他多次受伤,却仍冲锋在前。可就在胜利曙光初现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喉咙…… 1956年,正值青春年少的周天喜,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历经千锤百炼,军事素养与日俱增,政治觉悟也在一次次的磨砺中稳步提升。1959年,周天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将党的使命、人民的期望扛在肩头,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同年11月,周天喜所在部队接到紧急作战任务,迅速开赴中印边境东段的瓦弄地区,执行反击作战任务。瓦弄地区的地形堪称天险,巍峨的群山连绵起伏,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密不透风,湍急的河流纵横交错。印军依托这些险要地势,精心构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还部署了精锐部队,妄图凭借这些优势阻挡我军的反击。 在此次反击作战中,周天喜担任某部七连三排长,他和战友们肩负着攻克“80”高地的艰巨任务。“80”高地位于察隅河东岸,地势极为险要,是印军侵占我国领土的重要据点。印军在高地东西两侧狭窄的山脊上,修建了星罗棋布的地堡,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轻重武器,重兵防守,想要攻克这个高地,难度超乎想象。 11月15日深夜,七连三排悄无声息地沿着“80”高地西侧的河谷,秘密潜行至高地南侧。战士们潜伏了整整一天,仔细侦察地形,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次日夜晚,随着一声令下,激烈的战斗正式打响,炮火照亮了整个察隅河谷。周天喜带领着十四名战士,趁着夜色的掩护,向“80”高地山脚进发。他们需要攀爬的河滩旁,是一道荆棘丛生、怪石嶙峋的陡峭河岸。战士们艰难地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向上攀爬,荆棘划破了他们的皮肤,怪石让他们一次次摔倒,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退缩之意。周天喜在这艰难的攀爬过程中,始终冲在前面,他一边帮助战士们搬运物资,一边将摔倒的战友拉起,等大家都成功爬上岸时,他的衣服早已被荆棘划得破烂不堪。 当他们逐渐接近印军前沿工事时,印军终于有所察觉。就在印军开枪的瞬间,周天喜果断下令,战士们迅速投出手榴弹,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成功占领了前沿阵地。然而,印军的反击也随之而来,上方地堡里的印军疯狂扫射,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袭来。周天喜迅速观察战场形势,判断出前方有呈前三角分布的三个地堡。他深知,逐个攻打不仅耗时久,还会让印军地堡之间相互支援,给我方造成更大的伤亡。于是,他果断做出决策,指挥部队兵分两路,自己带领一个小组从左侧迂回包抄,同时命令另一小组从右侧突袭,力求一举摧毁这三个地堡。 黑夜如墨,伸手不见五指,茂密的茅草和横七竖八的树桩给战士们的前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周天喜带领着九班战士艰难地从左侧攀爬。印军的火力愈发猛烈,轻机枪疯狂扫射,手榴弹不断在周围爆炸。 有战士心疼地对周天喜说:“排长,您别冒险了,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周天喜坚定地回答:“我必须和大家在一起!”当他们接近第二个地堡时,周天喜指挥机枪组全力压制印军火力,让老战士范怀强前去爆破。突然,两颗手榴弹飞来,周天喜躲避不及,背部被弹片击中,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军装。战士董大武等人急忙要为他包扎,他却一把推开,忍着剧痛说道:“别管我,战斗要紧,赶紧前进!” 在激烈的战斗中,周天喜不仅英勇作战,还时刻关注着战友们的安危。攻打第二个碉堡时,他发现身旁一连战士彭海山卧倒的位置过于暴露,十分危险,急忙伸手将他拉到安全地带。就在彭海山刚躲开,地堡射出的子弹就击中了他原来的位置。战士们看到奋勇杀敌又关爱他们的排长,心中充满了感动与斗志,更加勇猛地向印军地堡发起冲锋。 随着两声巨响,第二个和第一个地堡被成功炸毁。周天喜不顾伤痛,高呼:“打得好,继续前进,彻底消灭敌人!”带头冲向第三个地堡。此时,彭海山向地堡投出手雷,地堡被炸塌,一名逃窜的印军被周天喜眼疾手快,用手枪击毙。 第一个地堡群被成功攻克,但印军仍在负隅顽抗,山嘴上第二个地堡群疯狂扫射,河西岸老虎嘴与右侧刀底曲高地上的印军也疯狂炮击,我军部队伤亡不断增加。周天喜拿起牺牲战友的半自动步枪,大声鼓舞着战士们:“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我们要为战友报仇,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攻上山头!”在他的激励下,战士们个个热血沸腾,奋勇向前。 周天喜带领着战士们继续向第二个地堡群发起攻击。激战中,周天喜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喉部,他倒在了这片他誓死捍卫的土地上,年仅24岁。但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剩下的战士们。九班长接过指挥重任,带领仅存的五名战士,怀着满腔的悲愤与坚定的信念,继续冲锋。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攻占“80”高地,全歼防守的印军锡克联队。 战后,部队党委为周天喜追记一等功。1963年,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0 阅读:81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

菖蒲繁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