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王明与家人移居苏联,此后他们便与祖国断绝了联系。王明的三个子女也随之加入了苏联国籍,长子王丹芝更是加入苏联红军,后成为军官。王明,本名陈绍禹,字露清,出生于安徽金寨县双石乡码头村。他原名中的“禹”字最初带有火字旁,但由于字形冷僻,他最终选择了更常见的字形。 王明的父亲陈嘉渭出生在贫寒的农村,但他不甘平庸。少年时期,他在家乡的私塾接受教育,并凭借出色的书法与算术才能成为乡里的才子。后来,他与他人合伙经营“陈隆昌”山货行,凭借商业头脑,这个小店逐渐发展壮大,收入远超传统农耕。 王明自六岁起便进入私塾,展现了过人的才智。年幼时,他写下了一首描述父亲商铺繁荣景象的七律诗,虽技巧未熟,但诗中真挚的情感与简洁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金家寨老街上的人们至今仍流传着王明少年时的趣事,尤其是一段关于他写春联的佳话。那时,街对面的油条店老板请王明写春联,王明写出的春联俏皮而带有讽刺意味,最终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 此外,王明与朋友们曾抵制当地一个恶霸的市场操控。在一次戏剧筹款事件中,王明与伙伴们在恶霸的店门上张贴抗议纸条,并巧妙地将抗议标语绑在捉到的小王八身上,成功表达了民众的不满。 随着年岁增长,王明前往外地求学并加入了革命组织,最终获得了赴苏联留学的机会。尽管身处异国,他始终关注着故乡金寨的变迁。建国后,政府在梅山水库建设过程中淹没了金寨镇,曾经的家乡变成了水下世界,然而水库的形成也增添了新的自然景观。王明在《人民画报》上看到梅山水库的报道时,写下了《史水流光》一诗,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王明的两个儿子,长子王丹芝与次子王丹丁至今仍居住在莫斯科,并分别成为俄罗斯国籍公民。王丹芝于苏联解体后从事经商,王丹丁则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特别是在气功、武术及太极拳方面有所成就。他在莫斯科开办了中国文化中心,并通过武术名气积累了不少追随者。 王明的妻子孟庆树来自安徽寿县的中医世家,深得中医和针灸的精髓。她在苏联期间结识了王明,两人结为终身伴侣,共度了44年的岁月。1974年,王明在莫斯科去世。近年来,王丹丁多次回国祭祖,回到金寨的家乡寻根问祖,得到了当地乡亲的热烈欢迎。 面对人们对父亲评价的不同,王丹丁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研究王明的历史与贡献,让后人评判其功过。他还计划将父母在俄罗斯的别墅改建成王明博物馆,或在家乡建设纪念馆,以让王明的事迹得以传承。
1956年,王明与家人移居苏联,此后他们便与祖国断绝了联系。王明的三个子女也随之
瀚霖学史吖
2025-02-09 18:15:48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