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注解不断,远远超过了《老子》原书。 本人也读过五六种注本,过后发现还是读原本较好,以经解经,不过度解读是最好。 作者老子,作为周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应该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又智慧很高的人。 古代的中国,文化知识的普及率远远低于现代。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就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当然,上层社会也主要是由这些知识分子构成。 老子著书,其读者,也主要是这些社会精英。 社会精英,他们的问题,不是生存问题,而是欲望问题。所以,老子谆谆讲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是看出了当时社会问题的,"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所以,老子告诫当时的这些社会精英们,"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又称《道德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注解不断,远远超过了《老子》原书。
有趣的冬菱谈生活
2025-02-09 15:3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