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大哥凭借养蟑螂成为亿万富翁,每天主动给蟑螂喂食,这些蟑螂甚至一天就能吃掉250吨食物,国家还要给补贴,养蟑螂到底有什么用? (信息来源:2018-09-21 新华网——“蟑螂先生”驯虫记) 你可能在厨房里尖叫着追杀过它,也可能对它避之不及,恨不得眼不见为净。但你绝对想不到,这种人人喊打的生物,竟然能成为财富密码,甚至推动一个产业的崛起。 中国,一个美食大国,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厨余垃圾挑战。 据统计,2021年全国厨余垃圾产量超过1.27亿吨,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传统的处理方式,比如填埋、发酵,不仅效率低,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厨余垃圾处理器虽然出现,但普及率不高,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延荣和他的蟑螂帝国应运而生,为厨余垃圾处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李延荣最初的设想并非处理垃圾,他曾是一名公务员,后来在医药公司任职,对蟑螂的药用价值有所了解。 受到女儿观看的动画片《蟑螂先生》的启发,他萌生了养殖蟑螂的想法,但制药之路并不顺利,李延荣却意外发现,蟑螂对厨余垃圾的处理能力惊人。 他从自家厨房的残羹剩饭开始实验,逐步扩大到八大菜系的各种食物,甚至包括卫生纸等杂物,蟑螂都来者不拒,而且还能消灭食物中的病毒和细菌。 有了成功的实验基础,李延荣开始建设蟑螂养殖厂房,并与章丘卫生部门合作,解决了垃圾来源问题。 政府不仅免费提供厨余垃圾,还给予补贴,这无疑为李延荣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今,他的蟑螂养殖规模已达50亿只,每天可处理250多吨厨余垃圾,形成了一条高效的垃圾处理流水线:垃圾自动分拣、去除杂物、粉碎成糊状,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养殖场,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李延荣的蟑螂帝国并不仅仅依靠政府补贴盈利,他敏锐地捕捉到另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动物蛋白饲料,中国对动物蛋白饲料的需求量巨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而蟑螂,这种富含蛋白质的生物,恰好可以填补这一市场缺口。 研究表明,15吨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1吨粗蛋白,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1.27亿吨厨余垃圾可以生产出864万吨蛋白饲料,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李延荣将死去的蟑螂进行灭菌、烘干、粉碎后,与其他昆虫蛋白混合,制成高蛋白饲料,销往养殖场,尤其在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蟑螂饲料的价值更是高达每吨1万元。 李延荣的蟑螂养殖模式并非简单的“吃垃圾、产饲料”,而是一个更加精妙的生态循环系统。 他的厂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养殖蟑螂,产生的生物热量可以为上层种植蔬菜和鲜花提供适宜的温度。 同时,高温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用于灌溉,多余的水则排入厂房外的河道,用于养殖鱼类,这些鱼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防止蟑螂逃逸,因为一旦有蟑螂逃出,就会被鱼类捕食。 此外,蟑螂的粪便也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或者出售给其他工厂,进一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整个养殖过程配备了完善的防护和消毒系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也防止蟑螂逃逸,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李延荣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丰富的经历,从公务员到医药公司老总,再到废品回收生意,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而女儿观看的动画片《蟑螂先生》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看到了蟑螂的巨大潜力。 此外,蟑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医药、美容等,也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李延荣的团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挖掘蟑螂更大的价值,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原来小县城的消费真是高的离谱
【3评论】【2点赞】
吴一是
原来人都在吃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