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冲到全国票房第一,甚至全球前50名,很多人说哪吒2的成功要么票价高,要么排片率高,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看到本质的问题。 1.中国人的审美绝对没问题,和雄狮少年对比,雄狮少年有点丑化国人形象 《雄狮少年》第一部上映时,其实就有人开始争议"眯眯眼"的问题,回头看,其实这么多年来中国动漫市场所出品的动漫并不少,远到90年代的《西游记》和《小哪吒》,近到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熊出没》,最起码在形象上不会遭人反感。 但《雄师》就不一样了,明明是人的形象,非要把眼睛设计成眯眯眼,在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是非常不过关的,好在《雄师》第一部故事逻辑是非常成功的,通过舞狮和崛起结合,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看了都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但《雄师2》明显扑街,据数据显示,第一部票房斩获2.5亿,第二部只有8000多万,有让人说,与其说是审美差异,不如说是创作者对大众文化心理的误判。但是一对比《哪吒》就很明显了。 不可否认的是,《哪吒》的成功具有一定的中国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的原有元素的惯性,但从人物设计上,审美上是绝对过关的。 尤其是当敖丙的父亲东海龙王敖广变成人的形象时,电影院几乎是惊叫不已,一条龙竟然这么帅,我记得还有个镜头印象深刻,那就是敖丙俯身哪吒身上时,哪吒凶暴黑眼圈的形象,突然变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小男孩,这让很多孩子们都惊呼不已。 我看网上有人说,哪吒2的成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更是对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可以冲到国内第一,这和其塑造的干净帅气的形象是分不开的。 2.孩子们正在寒假期间,孩子们贡献了几乎一半的票房 春节档的特殊观影生态为《哪吒2》提供了天然优势。据统计,2024年春节档亲子观影比例达到47%,较平日提升20个百分点。 当然,孩子们正在寒假期间,这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笔者认为,其实更大的优势,应该是导演善于抓住孩子的喜好,这方面比国内很多动画片都要高出很多。 回顾一下,中国市场上有多少动画片被禁播,比如当年火极一时的喜羊羊形象,还有很多,主要是存在误导孩子的原因。但是《哪吒2》完全不同。我记得在电影院,让孩子们惊叹的地方有几个点。 一是哪吒去了玉虚宫尿尿的时候,随手就脱了裤子,师傅赶紧给他拉上裤子,还让他去找个正经厕所,孩子们哄堂大笑,因为这个场景和现在小孩子们的生活情景简直一模一样,甚至还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后来他到了类似“公厕”一样的地方,更是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因为孩子们找不到厕所的时候,大人也会把孩子带到公厕。 二是哪吒在敖丙俯身后,便成了温顺的形象,这让很多孩子都惊叹不已,就是告诉很多孩子,即便是捣蛋的孩子温柔下来也是非常帅气的,尤其是哪吒目睹了母亲被害后,突然长大的形象也是非常帅气,这无意间给孩子心中埋下了英雄主义的种子,如果有《哪吒3》,想必这群孩子也一定会继续追。 最后一点就是《哪吒2》30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1%,打破动画电影"低幼专属"的刻板印象。这种全年龄层覆盖能力,标志着中国动画工业的成熟度进入新阶段。据我观察,在春节期间最火爆的时候,上到高中生,下到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们,都有极高的上座率。至于什么原因,已不用赘述。 3.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绝对没有炒作的意思 笔者看到网上一个排名,在《哪吒2》没有崛起之前,贾玲导演的电影一直排在全国第三名,第一名是爱国主题片《长津湖》,第二名是《战狼2》,但是很奇怪的是,似乎观众对贾玲的电影并不感冒,尤其是《热辣滚烫》依靠"贾玲减肥100斤"的话题狂揽流量时,大家也没有口口相传这部电影多么好看,甚至在哪吒2成为后起之秀时,对《热辣滚烫》也没有那么火热。 这就足以说明,一些电影可能依赖明星效应或社交媒体炒作,而《哪吒2》更多依靠口碑和IP影响力。据导演饺子介绍,在剧本阶段就完成127稿修改,动作捕捉数据量达到前作的3倍。这种工匠精神在成片中转化为震撼的视听语言:申公豹与哪吒的终极对决,单场景粒子特效渲染时长突破500万小时。 相比之下,某部依赖流量明星的影片虽然首日预售破亿,却因内容空洞导致票房断崖式下跌。这种反差印证了观众对创作本真的强烈渴望。 所以笔者认为,《哪吒2》的成功绝非偶然,表面上是口碑和IP影响力的竞争,实质是产业升级的硬实力彰显,连续18天的单日冠军,这在中国票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衷心期望我们国产动画《哪吒2》冲入全球前十。
哪吒2冲到全国票房第一,甚至全球前50名,很多人说哪吒2的成功要么票价高,要么排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2-09 10:36:41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