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读书,结果老师问她英语怎么样,邓亚萍尴尬的回答,要从ABC开始学,自己连26个英文字母都拼不全。 1997年的邓亚萍,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期,此时的她年仅24岁,就拿下了常人难以夺得的荣誉。 14年的运动生涯中,她从五岁开始打乒乓球,当时选拔时,本身实力强劲的她却因为身材小没有被选上,而父亲却鼓励她说,只要你想打那就能接着打,而这一鼓励,也促进了此后乒乓大魔王的称号。 18个世界冠军,连续八年的世界排名第一,这样的荣耀让年轻的邓亚萍感到自豪的一瞬间,紧接而来的便是一种人生的迷茫,初代大魔王宣布退役,选择面临自己的人生,只因在辉煌的背后,她却精准地看到了自己的缺陷。 人生的前20多年,她醉心于乒乓事业的运动,那么此后,她的路应该往哪走,再加上体育事业的新人还会不断地革新。 尽管创下了辉煌,但以后的人生还有几十年,她不可能靠着这么点的荣誉吃一辈子,总会有被人遗忘的一天,而回归现实来看,她前半生的时光都放在了打球上,除了打球,似乎她也没有其她的选择。 大多数退役运动员之后,会选择从事行业的教练,然而这样的局限性和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却成了邓亚萍的噩梦,她接着不服输的想着,自己的未来,难道就仅仅局限于这一领域吗? 邓亚萍深思熟虑之后,选择开创出自己新的天地,于是她退役后,根据政策去了清华大学读书,然而在一群天之骄子之间,她却是一个异类,甚至连英文字母ABC拼写都困难。 当老师问她英语水平如何时,邓亚萍尴尬地表示,自己拼不全26个英文字母,然而从哪里不会就从哪里学起,邓亚萍是班上最差的一名学生,在最高学府里,英语从ABC开始学起。 但她却不服输的想自己一定能行,而这一不服输,竟然让她走上了人生的另一巅峰,从认不全的字母,到剑桥的博士,邓亚萍在背后付出了惊人的努力。 在日复一日的不断学习中,她似乎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又一个绝境,只为了创造出不一样的邓亚萍,然而现实还是一次次将她打倒,曾经在一次开会上,只有邓亚萍一人,因为英语不行而带着翻译。 身为中国代表她很想发言,然而当翻译解说之后,这个话题已经过去,这样的窘迫情况,让她发誓以后一定要跟得上步伐,因为想做,所以最终在清华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已经拥有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而正是这样的努力,她看到了一种人生崭新的可能,做运动员时,她做到了巅峰,创造了无数奇迹,当学生时,她也能学出个名堂,甚至靠着成绩能够被国外大学给录取。 在这一路上,她也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在国外的名牌大学中,她看着领奖台上的学者们十分羡慕,然后回过神之后的她,便暗自决定别人都行的自己也一定能行。 为了站在领奖台上,邓亚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在这过程中,她不仅收获上学的进步,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婚后的她有了自己的儿子。 但身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却没有强迫儿子去继承自己的荣耀,而是选择让他自我探索,当儿子对她说对电竞感兴趣,邓亚萍却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鼓励孩子可以去试一试。 多去试一试,正是这样的教育,让她的孩子也有了卓越的成就,而她自己身为孩子的榜样,同样取得了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学位,除了运动员之外,邓亚萍接连有了各种各样的身份标签。 投资人、奥运冠军、人民日报社前副秘书长,种种的身份都证明,邓亚萍不服输的劲头,让她在人生的不同道路上都走出了花,常人拥有一个名头就能傲视群雄,但邓亚萍却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或许在未来,她还会创造更多的商业奇迹,而人生没有上限这句话,用在她身上算的上是相得益彰。 而她这样的榜样也实打实地证明了,只要有拼尽努力,人生或许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光景,而这样的毅力和信念,也成为了鼓舞许多人的励志故事,如今邓亚萍的人生传奇还在不断地书写着。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读书,结果老师问她英语怎么样,邓亚萍尴尬的回答,要
云幽影
2025-02-08 22:24:01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