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5 日,大年初八,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债务纠纷执行事件。从 2017 年至 2023 年,张某陆续向堂哥张某某借款 12 万元,却未能按时偿还,两人关系因此陷入冷战,不往来、不接电话。
2025 年 2 月 4 日,春节期间,张某某在微信群中向张某催债,张某坚称没钱。据悉,张某平时有打牌、赌博的习惯,输光工资奖金后便向亲友借钱。张某某无奈之下,在群里宣布与张某断绝亲戚关系。但因惦记张某名下的小车,张某某又将其拉进小群继续催债,张某虽承诺还钱,但需时间。
次日,也就是大年初五,张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后,执行法官迅速行动。因考虑到逾期不履行的债务人可能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执行法官决定春节期间执行。然而,执行法官到张某家时,他并不在家。于是,法官通过邻居手机,指令邻居将张某 “绑” 起来送至法官处。张某回家后被 “绑”,并被拉进执行法官工作群。尽管执行干警对其劝导,张某仍消极应对,坚称没钱。最终,执行法官对张某采取拘留十五天的措施,并扣押其电动车。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在农村,借贷纠纷屡见不鲜,不少债主因讨债与欠债人产生矛盾,导致邻里反目。对此,专家建议在乡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专业调解员化解矛盾。此事件也折射出农村借贷文化中,信用缺失带来的复杂与困扰,凸显了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和谐间,坚守信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