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二战正打得火热,青霉素在西方被看得比金子还紧,咱中国老百姓和战士们却因为缺这药,伤口感染就没救了。汤飞凡,这位中央防疫实验处的大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汤飞凡早年留学哈佛,回国后一头扎进防疫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他带着队伍颠簸到昆明,在那破破烂烂的环境里,愣是研究出了好几种疫苗。但青霉素这块硬骨头,他一直啃不下。
1941年,汤飞凡下定决心,咱自个儿搞青霉素!这想法在当时,简直就像痴人说梦。他的防疫所,连自来水都没有,更别说啥高级科研设备了。但汤飞凡不放弃,他发动全所上下,连家属都算上,满世界找能长“绿毛”的菌种。
你猜怎么着?还真让他在一个同事的鞋子上找到了!这菌种,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汤飞凡立马动手开干,钱不够咋办?他找上了英国的生物化学大牛李约瑟。李约瑟一看汤飞凡那寒酸的实验室,感动得不行,二话不说答应帮忙筹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44年9月,中国自个儿研发的青霉素终于出炉了!这消息一出,简直就像炸了锅,成千上万的生命因为这“超级小药丸”得救了。汤飞凡硬是把青霉素送给了真需要的人,这义举,至今都被人们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