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一艘中国潜艇在黄海海域与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不期而遇。美军不仅没有避让,反而做出了攻击态势…… 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朝鲜核问题成为东亚地区局势紧张的导火索。美国认为朝鲜的核计划进入实战部署阶段,联合日本提出核查并改换轻水反应堆的建议,却遭到朝鲜坚决拒绝。为对朝鲜施压,美国海军在未通知中国的情况下,派遣“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大摇大摆开进黄海,对朝鲜西海岸实施封锁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在此前也因一系列事件陷入低谷。1992年,老布什政府批准对台湾出售150架F - 16A/B型战斗机,严重破坏台海地区军事平衡,伤害中国主权;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美国无端指控中国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原料,在公海对“银河号”跟踪监视、截停扣留长达三周,虽最终检查证明美方指控毫无根据,但中美关系已降至冰点,军事交流全面停止。 1994年10月,中国海军一艘刚刚完成远海作业、正在水面返航的汉级核攻击潜艇(403号核潜艇),在黄海海域与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不期而遇。美军不仅没有避让,反而立即起飞“北欧海盗”反潜机,投掷反潜声呐浮漂对中国潜艇进行三角计算,这一危险举动等同于反潜攻击的前奏。中国潜艇一边紧急下潜规避,一边用长波电台向青岛基地发出求救信号。然而,美军“小鹰”号战斗群不仅未停止危险行动,反而全队跟进,甚至驶入中国领海,紧紧咬住中国核潜艇不放。 在潜艇官兵抱着宁死不屈的信念,在水下顽强规避、苦苦支撑的同时,中国海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但当时中国海军实力与美军差距悬殊,最先进的051型驱逐舰面对美军航母战斗群也难以抗衡。无奈之下,海军决定派出航空力量吸引美军注意力,掩护潜艇脱困。 海军航空兵率先出动两架歼 - 7战斗机赶赴黄海。但歼 - 7作战半径仅650公里,装备的老旧雷达探测距离也只有40公里。这两架歼 - 7还未在黄海海域搜索到美军航母战斗群,就因燃料不足,只能无奈返航。此时,距离中国核潜艇被困已过去60多个小时,美军航母战斗群愈发肆无忌惮,将中国核潜艇当成收集潜艇数据的“猎物”,先后进行7次模拟攻击。 关键时刻,中国海军将刚刚引进国内、寄予厚望的两架苏 - 27战斗机投入支援任务,同时,两架接受过航电系统升级的歼 - 8II也与苏 - 27组成编队,紧急从青岛起飞赶赴黄海海域。当美军航母战斗群探测到中国战斗机到来,立即出动两架F - 14战斗机进行警戒拦截。在黄海的上空,双方战机对峙,气氛剑拔弩张。中国飞行员率先打破僵局,其中一架苏 - 27直接打开加力模式,以决绝的姿态高速向美军F - 14撞去。美军飞行员被这不要命的举动吓住了,在未得到开火授权的情况下,只能紧急规避、退避三舍。最终,美军航母战斗群撤离了黄海海域,此时距离中国403号潜艇被跟踪已经整整72个小时,艇内氧气几乎耗尽,一场危机终于暂时解除。 1994年中美黄海对峙事件以美军的撤离告终,但这次事件给中国海军敲响了警钟,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与美军在海空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中国海军在关键时刻,竟缺乏能够有效威慑美国航母的海面力量,这成为中国军事发展道路上的一记沉重鞭策。 1994年11月,美国国防部长切尼访问北京,双方商量建立“中美海军海上航行双边通报制度”,以避免类似危险事件再次发生。而中国则以此为契机,痛定思痛,开始加速军事现代化建设。在潜艇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进潜艇技术,提升潜艇的静音性能和作战能力;针对航母攻歼战术展开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应对航母战斗群威胁的有效方法。 此后数十年间,中国海军开启了飞速发展的征程。如今,中国海军已今非昔比,不仅拥有了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各类先进舰艇如“下饺子”般入列,海空作战体系日益完善。曾经在黄海海域面临的困境与屈辱,已化作强大的前进动力,激励着中国不断提升国防实力,捍卫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让类似的对峙永远成为历史。
1994年10月,一艘中国潜艇在黄海海域与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不期而遇。美军
月璃灵
2025-02-08 15:56:57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