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各区县名称的由来(二) 10:大宁县 北周武帝时(公元561年)取名为大宁县,取大吉大宁之意。 西周时期为方国,春秋战国时期为屈邑地。秦统一后属北屈县。北周时改名为大宁县,沿用至今。 大宁县以农业和果业为主导,境内有黄河大峡谷,二郎山等名胜风景区。 11:乡宁县 北魏时设昌宁县,五代后唐时为避李国昌(唐献祖)的讳,易名为乡宁县。 西汉初置骐县,北魏时更名为昌宁县,后区划多有调整,后唐时改昌宁为乡宁县,沿袭至今。 乡宁县有隋唐时期的千佛洞,还有云丘山5A级风景名胜区。是著名的生态县,园林城。 12:隰县 县域南部有龙泉,地势低而潮湿,因名为下隰。隋朝时,置隰州县。民国初,改为隰县。 西周时为蒲国之地,春秋时期称蒲邑,属晋。三家分晋后属魏,名蒲阳。汉置蒲子县,北魏改为长寿县。598年,隋朝置隰州县,至民国初降为隰县。 隰县的玉露香梨因品质好而驰名天下,年种植在20万亩以上。 13:永和县 县西有永和关,又取“永履和乐”之意,故名永和县。 夏商时为蒲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属楼邑。西汉首置狐讘县,唐设永和县,沿用至今。 永和县为北方梯田文化的代表,位于芝河源的永和梯田是北方梯田的奇观。 14:蒲县 境内有蒲子山,相传帝尧的老师蒲伊子曾在此隐居,故名。另有一说是该山盛产蒲草,惠及民生,故名。 古为蒲地,西周建蒲国。北魏设石城县,隋立前夕,设蒲子县。隋改蒲川县,又改蒲县,沿袭至今。 蒲县地理位置重要,有“晋西锁钥"之称。 15:汾西县 因地处汾河西岸而得名。 周时为彘地,汉置彘县,汾西属之。北齐置临汾县,隋改汾西县。沿用至今。 汾西县的师家沟有明清建筑群,规模很大,慰为壮观。 16侯马市 明朝建立后,在此设绛州金台驿,供来往官员在此住宿休息,以及等候驿马。故名候马。 古称新田,后晋国迁都于此,名新绛。秦时属绛县。明属曲沃县。1971年置县级侯马市。 候马是晋文化的源头,“侯马盟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侯马市经济发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的故乡。 17:霍州市 境内有霍山而得名。 古称霍地,西周封霍国。晋灭霍国后,称霍邑。西汉设彘县。北魏设永安城。隋立,更名为霍邑。金置霍州。清末,置霍州市。民国初,降为霍县。1989年,设立县级霍州市。 霍州市四周环山,中间为塬。犹如一个盆。其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临汾市各区县名称的由来(二) 10:大宁县 北周武帝时(公元561年)取名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2-08 14:53:26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