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别一位将生命融入深海、将忠诚献给祖国的英雄——黄旭华院士。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是隐姓埋名三十载的无名英雄,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永恒丰碑。
**他的一生,是无声的誓言。**
1958年,当国家一声召唤,年轻的黄旭华毅然投身核潜艇研发事业。从此,他的名字消失在亲友的信件中,他的身影隐没在荒岛与实验室的灯火里。三十年,他未能与父母相见,甚至未能送母亲最后一程。面对家人的不解,他只默默写下:“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技术封锁的年代,他用算盘和计算尺丈量深海的奥秘;在试验的生死关头,他作为总设计师第一个登上潜艇,写下“若试验失败,我愿与艇同沉”的遗书。
**他的精神,是永恒的灯塔。**
黄旭华院士曾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声呐喊,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中觉醒的怒吼,是科技工作者以命相搏的铮铮铁骨。他让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让万里海疆筑起“水下长城”。而他自己,却始终如深海中的潜艇般沉默——不求名利,不慕浮华,只愿做共和国巨轮下一块最坚硬的礁石。
**他的背影,是民族的脊梁。**
当我们凝视黄旭华院士白发苍苍却依旧挺直的脊背,看到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
那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子之心,
是用毕生热血融化技术坚冰的科学家精神,
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他让我们懂得:真正的伟大,从不需要喧嚣的掌声;真正的信仰,经得起三十年寂寞的淬炼。
**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黄院士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核潜艇的蓝图。他留下的是如何在名利面前选择坚守的答案,是在时代浪潮中锚定初心的密码,更是一盏永远不灭的精神灯塔——指引着后来者在科技强国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此刻,让我们向这位深海中的“铸剑人”深深鞠躬:
愿黄老化作星辰,永远凝望他挚爱的万里海疆;
愿他的故事化作春风,唤醒更多年轻的心跳向科学、向祖国澎湃!
黄旭华院士,请您安心远航。
这片您用生命守护的海,将永远奔腾着中华儿女的热血;
这份您用信仰点燃的光,必将在民族复兴的长夜里永世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