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以为菲律宾只是在发发牢骚! 就在前两天,中国海警船直接切入到离菲律宾本土不到25海里的位置,这是自1999年美济礁事件以来最激烈的实控线突破。
更让人震惊的是,菲律宾竟然拿美军中程导弹当谈判筹码——你敢信吗?这可是能把核弹头打到上海的玩意!"
■ 第一个痛点:荒诞的交换条件 菲律宾这个所谓"导弹换岛礁"的提案,简直是把国际zz当儿戏。1月30日那天,马科斯zf突然提出:"中国要是放弃南海岛礁主权,停止威胁菲律宾船只,我们就撤走美军堤丰导弹!"这话说出来我都替他脸红。去年美军借着"肩并肩"军演,偷偷把射程1700公里的战斧导弹塞进吕宋岛,现在倒成了要挟中国的筹码?
去年去日本冲绳旅游时,当地渔民跟我吐苦水:"美国导弹基地搬来后,鱼群都跑光了"。这下好了,菲律宾自己也成了移动jhk。关键是这些导弹瞄准的可不是海上争议,而是广州、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你说咱们能忍吗?
■ 第二个痛点:危险的擦边游戏 2月2日清晨6点,天还没亮透,中国海警3104舰就带着编队直插菲律宾海岸线25海里处。这个距离什么概念?相当于你站在北京前门,都能看清廊坊的广告牌。更绝的是黄岩岛方向的海警3301舰,硬是在菲方船只眼皮底下完成了"绕岛三周"的sw巡航。
这让我想起2012年黄岩岛对峙那会儿,咱们用渔船生生耗退了菲律宾军舰。现在海警船都升级到056型护卫舰的配置,76mm舰炮、直升机平台一应俱全。菲方那些改造的渔船巡逻艇,在雷达屏幕上看估计就跟小虾米似的。
■ 第三个痛点:美国的代理人操盘 最要命的是菲律宾这个"提线木偶"当得太投入。美军在吕宋岛部署的中导系统,名义上是"临时部署",实则早把变电站、dyk这些固定设施修好了。卫星照片显示,苏比克湾的导弹阵地混凝土浇筑厚度超过2米,这能是临时设施?
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菲律宾2023年军费暴涨47%,其中89%用于采购美制装备。更蹊跷的是,所有军购合同都附带"技术顾问条款"——实际上就是美军变相驻军。现在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指挥系统,直接连着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
■ 第四个答案:中国的破局之道 这次海警前出25海里可不是莽撞之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外200海里是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安全管辖范围可以延伸到24海里毗连区。我们卡着25海里这个点,既彰显存在又严守国际法——这操作比某些国家高明多了。
上个月我在海南参加海洋权益讲座时,专家提到个关键点:当对手用军事手段施压时,最佳反击是法律+my的组合拳。就像我们现在做的: 1. 海警定期巡航形成事实管控 2. 加快南海油气共同开发谈判 3. 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落地 4. 邀请东盟国家联合科考破除"军事化"指控
■ 第五个警醒:菲律宾的致命误判 马科斯zf可能还没意识到,他们正在玩火。美国陆军的"堤丰"系统说到底就是个随时可弃的棋子,真到关键时刻,五角大楼考虑的是关岛、横须贺这些核心基地,谁会管吕宋岛的导弹阵地?倒是菲律宾自己,既丢了油气开发红利,又成了大国博弈的前线。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小布什zf也是这样忽悠萨达姆的。结果呢?CIA承诺的支援根本没出现。现在菲律宾政客应该重读下科威特的遭遇——当年他们也是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万事大吉。
■ 最终的出路:回归理性和谈 昨天看到中国-东盟外长会的声明很受启发。各方达成三点共识: 第一,争议海域的渔业纠纷由专业机构仲裁 第二,油气开发引入第三方监理 第三,建立海上意外事件联络机制 这才叫解决问题的态度!比起在海上搞危险对峙,坐下来谈谈共同开发不香吗?毕竟南海每天过境的商船价值超过50亿美元,搞乱了谁都没好处。
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捍卫主权光有决心不够,更要讲智慧。建议关注三个关键动作: 1. 每周三中国海警局的巡航公报 2. 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的动向 3. 海南自贸港的海洋产业布局 看懂这些信号,你就能预判南海局势的下一局棋。
荣富
和谈什么,和谈中国就会上当,最好是武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