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车门”事件引热议!近日,一段11秒的短视频在陕西汉中炸开了锅,画面中某男子被

姜海楠聊社会 2025-02-07 11:15:00

“拦车门”事件引热议!近日,一段11秒的短视频在陕西汉中炸开了锅,画面中某男子被群众拦车反映诉求的场景,因涉及“县委书记”的猜测标签而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

2月6日,洋县县委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回应,明确否认涉事者为县委书记赵某,并称相关具体情况正在紧锣密鼓地核实当中。

事件起源于2月5日春节复工首日,一段“陕西汉中洋县县委书记被群众拦车拖脚反映问题”的视频在微信群内流传。视频中,一名男子在上车时,右腿被一名女子紧紧拖住,场面紧张,男子还着急地喊着“你不要这样了嘛,走,上车,你再这样我就报警了”。网友们纷纷猜测视频中的男子就是洋县县委书记赵某。

然而,洋县县委的快速反应机制值得肯定,6小时内便作出回应,澄清了视频人物身份。但“相关人员身份待核实”的补充说明,也暴露出基层应对网络舆情时的专业短板。洋县县委办公室也表示,此事正在了解中。同时,洋县经济合作促进中心主任邓鲲称,这个过程比较复杂,是一起交通事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场舆情风波不仅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更折射出新时代干群关系建设的深层命题。事件中群众选择拦车陈情的行为本身,就像一面多棱镜:既可能反映出常规信访渠道存在梗阻,也折射出部分群众对体制内解决路径的认知偏差。值得关注的是,涉事车辆并非公务用车,涉事人员亦非公职身份,但“拦车即官”的思维定势仍在舆论场蔓延。

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与个别地区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集体记忆密不可分。这场“拦车门”风波终会平息,但它留下的治理思考不应消散。我们需要在制度创新中重构信任,在技术赋能中畅通渠道,让每个公民都能在法治框架下有尊严地表达诉求。

毕竟,良好的干群关系,从来都不是靠截停车辆建立的,而是在无数个日常的良性互动中点滴铸就的。当群众不再需要“拦车陈情”,当网络传言失去滋生土壤,才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真正注脚。

来源:新黄河-2025-02-07·《辟谣县领导被抱腿维权后,当用调查还原真相》

0 阅读:138
姜海楠聊社会

姜海楠聊社会

品社会百态,看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