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味《封神2》的过程中,我猛然领悟到自己对那些被大众视为不适、冠以“男凝”标签

娴娴爱吃瓜 2025-02-06 20:52:11

在品味《封神2》的过程中,我猛然领悟到自己对那些被大众视为不适、冠以“男凝”标签的作品有着较高接受度的原因。

在邓婵玉和姬发的感情刻画中,我发现其实许多人是无法理解人类感情的复杂性和多义性的。

-

看到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走的亲近就觉得两个人在谈恋爱,觉得这是带有性意味的勾引和互动,是“男女之情”。所以自然而然就会骂女主恋爱脑、喷男主渣男。仿佛一切都导向“爱情”,“爱情”笼罩着所有人。

他们理解不了惺惺相惜的敬仰、孺慕、钦佩和欣赏,理解不了寂寞时的互相抚慰、终得一旗鼓相当的对手时的欢欣雀跃,理解不了流离战火中触手可及的真实与安定。

而这些复杂的感情却都是无比纯粹的,是不带肉欲的、甚至是不带男女之情的,同样可以置换到任何性别、任何种族身上。

所以当我们怒喷主角的“恋爱脑”,责怪编剧胡乱添加感情戏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将“爱情”放在对人物的第一评判标准的“恋爱脑”呢?

我们可曾真正代入和理解主角的爱恨情仇?可曾将他们也当作与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去解读呢?

-

在我看来,导演对邓婵玉和姬发的感情处理浑然天成,他们二人的关系从未落入俗套的“爱情”框架中。河中初见时男儿郎的雄姿英发、女将军的傲然睥睨,劲风猎猎,黄河水滔滔,谁人不动容啊。后线的感情处理也多处于克制,虽然最后的相拥哭泣略显煽情,但整体上仍保持了情感的模糊与内敛。

再说邓婵玉,她绝非一个“恋爱脑”,编剧也从未把她塑造为一个为情所困、抛弃自我的旧女子。

她对姬发的激赏是真诚的,但她的请兵出战时的魄力、独战劲敌时的勇气、九死而不退的坚韧、为民请太平的良善亦从未作假。

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主线任务是“王令”和“父命”,而在西岐那三天,只是她偷来的一丝温情。在西岐大娘给她对镜贴花黄时她没有阻止,是因为她感受到了善意,所以不忍拒绝。但一离开女屋她就擦掉了妆容,她始终都是那个女将军。

-

对于很多人批评的“有女怀春”和军中沐浴桥段,恰恰是我最喜欢的情节处理。

一群男儿郎光着膀子大唱艳曲,女将军则银鞍金甲,高高坐于马上,制止了副将的维护,昂着头说“大点声唱”。这个女高男低的俯仰关系、这个女严男裸的服化美术,想必有一定感知力的观众都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吧。哪里有男凝,这里只有对上位者的光辉塑造。

女将军不怕被调戏正是因为她没有陷入传统的性别局势中,她抽身在外,并企图消解和解构这种关系,所以她并不畏惧和恐慌。

军中沐浴的戏份则更是强化了这一点,女将军毫不避讳被下属撞破沐浴,坦荡如男子。因为在她看来身体本就不是什么隐秘不可见之物。那些羞耻和“自爱”都是男性掌权者的架构起的叙事,方便迎娶清纯可人的“黄花大闺女”罢了。

-

邓婵玉的人物形象塑造无疑是对传统性别叙事的一种反叛和反击,而这首“有女”更是尝试突破原有男女权力关系的利剑。

倘若有一天,我们成为掌权者,重新书写故事,勇于直面男性的挤兑和恶意,承认爱和倾慕也只是人类再普通不过正常不过的感情;鼓励爱,并爱的旗鼓相当,而不是一味地鼓吹“事业女”、“战斗女”,用这些去绑架和压迫女性,我们才真正诞生并成就了“大女主”。

不过我们都知道,道阻且艰,道阻且长。但我相信,不必心急,我们来日方长!

0 阅读:13
娴娴爱吃瓜

娴娴爱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