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钱学森参加国宴,可在宴会上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就在钱学森尴尬时,毛主席走过来说:“你的名字,是被我划掉的!”
钱学森这个名字在当时的中国科技界,甚至在全世界都如雷贯耳,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就已经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在美国优渥的生活和顶尖的科研环境,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钱学森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眷恋,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的归国之心更加强烈,他深知自己的祖国正需要像他这样的科技人才。
然而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异常坎坷,美国政府深知钱学森的价值,自然不愿轻易放他离开,他们先是试图用高薪厚禄、优越的科研条件来挽留他,但钱学森不为所动。
见利诱不成,美国政府便转变策略,对他进行政治迫害,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拘留,甚至要求缴纳高额保释金,面对这些阻挠,钱学森夫妇始终坚守回国信念。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四处筹措资金,最终凑齐了保释金,将钱学森保释出来,他们明白,回国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他们必须坚持下去。
在钱学森夫妇、中国政府以及各方友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达五年的艰苦谈判,美国政府最终同意放行,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到祖国的怀抱,钱学森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1956年,他受邀参加国宴,这是对他回国后工作的肯定,也是国家对他未来贡献的期许。
然而在宴会厅,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的座位被划掉了,正当他疑惑不解时,毛主席走了过来亲切地解释说,是他划掉了钱学森原来的座位,并将他安排到自己身边。
这个举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座位调整,更是国家对钱学森的高度重视和尊重,他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更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人,是民族的希望,国宴上,毛主席对钱学森等科技工作者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勉励他们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钱学森深受鼓舞,他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贡献毕生精力。
钱学森回国后,把自己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并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他深知当时中国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差距,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继成功发射,这其中都凝聚着钱学森的心血和智慧,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