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蛇年开局就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戏码:以Deepseek为首的科技股狠狠地感受了一波“开门红”;以中证红利为核心的价值股则直面2%左右的下行。
但对红利我却并不悲观,甚至是越跌越买,因为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至少有两方面的利好做支撑。
首先,政策主导下的长期资金入市。
“长期资金入市”这几个字上面从2012年就开始对市场做出指引,但一直鲜有成效,这也是导致市场对该利好脱敏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从2024年起,市场环境才真正营造出“长期资金入市”的环境;上面也是从2024年起才真正开始发力。
具体来看:
1、利率逐渐放宽,机构资金陷入“资产荒”。2020年的时候,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基本都维持在4%左右,那时候机构资金盈利足以覆盖负债端的成本。但经过这几年的“降息”,无论货币基金还是债券的利息收入都大大降低,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至了1.62%,如果机构资金还想平衡资产与负债,走出“资产荒”,像红利这种股息率高、持股体验较高的资产可以说是不二之选。
2、政策发力。过去一年,上面出台了一系列“长期资金入市”的利好政策,如《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及“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在辅以机构资金“寻找确定性”的大前提,红利资产势必会迎来大量资金流入,进而抬高股价中枢。
其次,情绪退潮后仍有上攻机会。
这几天科技成长的强势主要得益于假期内Deepseek新闻的发酵,但类似的行情在过往一两年内曾多次演绎,比如Kimi、豆包问世时都有过一波行情,但是在情绪退潮后均迎来了回调,而红利则进入了上升周期。
所以,近期红利的调整可能不仅无需悲观,放眼长期或许还是个“越跌越买”的机会,尤其是像中证红利ETF(515080)这样跟踪中证红利的标的,近期已经进入了配置的“性价比区间”。
用户10xxx96
价格高了一点,基金不会买入,获利空间不大。等基金把它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