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号,正月初六,立春了。还记得龙年开始,吵吵嚷嚷的媒体,大叫

扬州大兔子 2025-02-06 08:24:08

        二月三号,正月初六,立春了。还记得龙年开始,吵吵嚷嚷的媒体,大叫“无春年”的种种禁忌,蛇年的“双春年”,却已经拉开了第一个立春的大幕。 立春在晚上,不知道有没有说道。早上起来尚是隆冬,晚上睡觉,已经春天。老天爷有多厉害!以为正月上半月不会出现的太阳,在立春后,凑趣般地露脸了。 立春,这个标志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节气,就这样不声不响悄然地降临在无垠的大地上。总不能在春天的第一天,就窝在家里吧。寻春去! 在充满希望的新春伊始,我们踏上了寻觅春天的旅程。目的地不遥远,就在扬州。新年的前六天悄然离去。第七天,七星高照,该是外地游客返程的日子吧。拥挤的扬州城,空闲了吗?空不空,检验一下即可。去网红打卡地看看。一条承载着扬州古城韵味与新时代活力交织的老街东关街,被第一个入选。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空荡荡的青石板路上,东关街缓缓苏醒了。当然,我们没有在清早过来。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见证了扬州城古往今来的兴衰变迁,如今名虽为老街,却焕发着勃勃生机。它的生机,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满街的人气。倘若空阔无人,就死气沉沉了。 选择了午饭后出发。理论上这个时段属于“饭后瘟”,本地人不会去。外地人如果踏上归程,东关街真的就冷清了。按照我喜欢的行走方式,我们从徐凝门路过街进入地官第。呵呵,我真的误判了。窄窄的巷子里,游人并不少。 从地官第右拐进入观巷。曾经生活不便的小巷子,如今代表着古城里的雅遐。一个个极小的寒舍,被改造成文创小清新。去年国庆期间,和孩子来过一次。里面有一家手作咖啡挺好喝。这次熊孩子们径直到这里,很明显冲着咖啡来的。 果然。这次进了与上次比邻的另一家。店里只有一位帅哥在忙。玻璃门里外装了门禁,摁一下可以进出,无需看管。推开门,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扑鼻而来。店内装饰得简约而不失格调,总共只有十来个座位。我们进去正好有三个空着,老老实实地坐了下来,耐心等待。小帅哥一个人在柜台里忙活。 饶有兴趣地悄悄打量。角落里坐了四个美女。靠门处是俩闺蜜带了个女儿。这一端有一面镜子,一个长发小仙女时不时对着镜子修饰一下妆容。中间的小姑娘也是一个人,穿了一身好像来自东北的皮草,头上还带了顶同款帽子。 等候小帅哥手作,不过是想要一种春天在舌尖绽放的感觉。咖啡喝好,出门走到东关街。漫步其间,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传统的老字号与新兴的文艺小店竞相辉映。人群的密集,远远出乎我的预料。这便是春天的人间烟火气吧。看到一位六十上下的游客,从一家炸臭干的小店铺抽身出来,捧了一个纸碗在路边找地方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旁边的女士应该是他的夫人,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妙不可言的景。 转进了谢馥春的大门楼里。馥园免费开放。比起春天百花齐放时的精彩,此刻的馥园逊色不少。老牡丹枝条枯黄。芍药躲在泥中。少了花草装点的一座座小桥,只是小桥而已。 随着拥挤的人流,悠悠往前走。某巷口我惦记的烧饼店没了。拥挤中想去盐铺店吃豆腐脑的念想,被挤得忘掉了。待想起来,已经出了东关街,走上了国庆路口。临时装上的红绿灯两边,都有维护交通的蜀黍。 过街,去彩衣街吧。看到过报道说,相比东关街的拥堵,彩衣街始终有一份安静。走过去才知道,我又想多了。进街口感觉人少,是因为整改后变得宽了许多。走到狭窄处,停下脚步慢慢挪。假如彩衣街名副其实,会看到很多售卖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实际上,现在销售的东西与东关街完全同质化。 海棠糕、桂花糕等,三两步就是一家。二师兄的神仙掌也是,烧烤得软儒香甜。一溜儿排在台面上,颇有诱惑。如果不是中午吃得太多,估计会一路杏花村地吃过去。可惜都没有想吃的意思,除了观巷的那杯咖啡。 大东门桥,成了又一个打卡点。老少美女们身穿汉服,施施然、款款然的样子,令人羡慕。他们不冷吗? 对哦,不是立春了吗?打了春、赤脚奔!春信儿,来报到了。

0 阅读:1
扬州大兔子

扬州大兔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