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的一天,张之洞与妻子发生争吵,气过头的他,一脚把妻子踹到桌子底下。不料,妻子竟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见桌子边有血流出,他这才慌了,心想:难道是把妻子踢死了?于是便上去查看。 张之洞扶起妻子,将手指放在她的鼻子下面,没想到,竟没了呼吸。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的这一脚真的踢死了妻子,慌张的张之洞懊悔不已,于是赶紧吩咐下人去叫医生。 俗话说:“夫妻哪有隔夜仇?”,像张之洞这样一脚踢死妻子的更不多见,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争吵呢? 要说他们之间的争吵,还得从张之洞的仕途慢慢得志说起。 张之洞从小生在书香世家,家里为了让他学有所成,甚至不惜花下重金为他请来名师,教他读书。 张之洞果然不负众望,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战事兴起,他不得不跟着父亲一起征战,进京赶考之路也暂时中断。 在军营里,他尽显自己的军事才能,屡屡建功,成为父亲征战的左膀右臂。 也就在此时,张父觉得自己的儿子大了,该成婚了,于是便给他找了一户人家。 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迎娶了一位姓石的女子,对方家境也不错,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诗能画,还弹得一手好琴。 如此看来,她与张之洞可谓门当户对,两个人不仅家境都好,也都受过教育,真是天作之合。 在嫁给张之洞之后,石氏孝敬公婆,懂得礼仪,把张家上上下下打理的有模有样,不仅得到了公婆的喜欢,张之洞也很喜欢。 今后的日子里,两个人天天依偎在一起,如胶似漆,不久,石氏就为张之洞生下一子,更是得到张家的万般宠爱。 这时,家中已安定,于是张之洞决定进京赶考,实现自己的抱负。 随后,他离开妻儿,独自进京。 不久,就传来了喜讯,他的文章得到慈禧太后的好评,考中进士。 虽然取得了一点成就,但是他并没有懈怠,而是更加努力。紧接着又通过吏部的考试,进入翰林院工作,人生正得意之时。 虽然仕途得意,但他没有忘记在家操劳的妻子,于是便把妻儿接到了京城,与自己团聚。 两人相见,本来是小别胜新欢,应该是甜蜜之时。但石氏进京没多久,两人就在孩子的教育上产生了矛盾。 在张之洞看来,自己15岁就中了举人,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差,于是就想早些培养,让孩子到私塾念书,将来考取功名,好光宗耀祖。 但是石氏却不同意,她嫌孩子还小,又不熟悉这个新环境,离开家后不能照顾自己,要是再受人欺负怎么办? 就这样,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受过教育,自己的想法没错,所以就一直僵持着,谁也不肯让步。 有一天,两人再次为此事争吵起来,张之洞见妻子顽固不化,于是恼气过了头,就往妻子的肚子上踢了一脚。 早年张之洞在军营待过,现在又是壮年之时,这一脚下去,妻子竟直接滚到了桌子底下。 然而,这一下却导致了悲剧,因为他的这一重击,不仅导致妻子摔倒,头也重重的磕在地面上,一时间竟躺在那一动不动。 此时的张之洞还没发觉危险,还生气的说:“你装什么装,快起来。” 随后,他看见桌子边有血流出,面容才严肃起来,心想:难道自己把她踢死了? 他立马扶起妻子,把手指放在她的鼻子下面,竟然没了呼吸。张之洞这才惊慌起来,赶紧吩咐下人去请医生。 但为时过晚,妻子早已一命呜呼! 过后,张之洞悔恨不已,担心娘家的同时,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仕途,毕竟他现在正是官场得意的时候。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堂兄,太后身边的红人张之万,给他写了封信,求他帮帮忙。 张之万知道事情缘由后,找到了石氏的娘家人石父,在他的威逼利诱下,石父最终不再追究,对外宣称女儿是暴毙而死。 石氏的死也成了张之洞内心的痛,他很自责,于是厚葬了石氏。并且后来还向石父承诺到,一定会好生培养他和石氏的孩子。 就这样,张之洞踢死妻子这件事才没有被放大,也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 最后,反观整个事情的经过,也不难得出一些关于家庭的道理。 在一个家庭当中,问题靠争吵是解决不了的,争吵只会让矛盾越来越大。就好比张之洞,倚仗这自己官运亨通,在家里就洋洋得意,非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最终不知轻重,酿成了悲剧。 所以,在这里也给男人说几句话,女人是家里的风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在外奔波一天,为家里挣了钱,就是家里的大功臣,就可以在家人面前耀武扬威。要知道,老婆为家里的付出也不会比男人少。 所以,在夫妻之间,遇到争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沟通,不懂得体谅对方的意图,最终使争吵进入白热化,甚至失去理智。 对此,你怎么看呢?
1864年的一天,张之洞与妻子发生争吵,气过头的他,一脚把妻子踹到桌子底下。不料
史记峰会
2025-02-05 20:43:11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