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英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 曲园学子三下乡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学子实践青春行 镜头中的三下乡
毛岸英,这位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承载着伟大的家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深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赤旌文宣”社会实践队成员曹安琪于2025年2月3日前往毛岸英故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望通过实地参观,近距离感受毛岸英的成长历程与精神世界,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毛岸英故居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故居整体风格质朴,具有浓厚的当地传统建筑特色。这里完好保留了众多与毛岸英生活息息相关的遗迹和珍贵资料,生动展现了他早年的生活场景,是人们追溯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初入故居,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气息。庭院不大,地面由青石板铺就,四周的房屋错落有致。正堂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墙壁上挂着毛氏家族的画像和一些反映当时生活场景的老照片。房间内的布置十分简陋,仅有基本的生活用具,这些陈旧的物件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使成员们对毛岸英童年所处的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毛岸英同志从童年到成年的经历:他幼年随母亲杨开慧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后来赴苏联学习,回国后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最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讲解员特别提到,毛岸英同志在苏联学习期间非常刻苦,掌握了多门语言,回国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参与土地改革,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接着参观了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事迹展区。这里陈列着他在战场上使用过的物品和照片,还有他写给父亲毛泽东的家书。信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坚定信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岸英同志在战场上不畏艰险,勇敢作战,最终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讲解员说到他牺牲的那一刻,声音有些哽咽,现场的队员也都沉默了。最后参观了故居的复原陈列区,这里还原了毛岸英同志生前的生活场景。简朴的家具、老旧的书桌、墙上的地图和书籍,仿佛让我看到了他伏案工作、思考国家未来的身影。
站在展示毛岸英遗物的展柜前,实践队成员久久凝视着那些物品,心中五味杂陈。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祖国、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一件件衣物,磨损的边角见证了他生活的简朴和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这些遗物仿佛有生命一般,向我们诉说着毛岸英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他的爱国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奉献精神,似一团燃烧的火焰,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的担当精神,像一面不倒的旗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此次参观使实践队员对毛岸英的生平事迹有了系统且详尽的了解,填补了过往认知的空白,他自幼历经坎坷,却始终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毅然决然地投身危险的战场,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仰。在国家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毛岸英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他的英勇壮举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铭记。这种精神激励着实践队员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时,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要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观结束后,社会实践队员们深感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能忘却历史,更不能辜负革命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决心将毛岸英等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历史、铭记革命精神,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也期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红色圣地,亲身感受革命历史的魅力,共同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