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军的一名伙夫和大部队走散了,被解放军拦下。解放军看他年纪大,便发了2块银元让他回家,谁知这个伙夫,竟是国军军长! 1948年,国军的部队被解放军的打得溃不成军,还有不少老弱病残被俘虏,他们大多都是在部队中工作的伙夫和卫士。 其中一个老伙夫看起来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奇怪的是,不管怎么盘问,他都咬定自己的伙夫身份。 别说是他,就连周围的人也都认定他的身份是平时一起工作的伙夫,于是在经过一番询问之后,解放军战士只能将他给放走了,还给了他一些银元,好让他回家和家人团圆。 其实这样的处理已经是非常人性化,这些人虽然曾经在国军中任职,但是经过询问之后,他们大多也都是迫于生计,不少人还是被抓来的壮丁。 于是,我军在俘虏了他们之后,便给了两个选择。 想要回家的,给足路费可以选择回乡,不愿意离开的也可以就地加入解放军的队伍。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白天刚刚将人给放走,晚上便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其实那个“伙夫”正是傅作义的手下,军长安春山! 安春山此人平时有些淫威,对待手下十分严厉,就连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军医提到此人都心生胆怯,可见他的做派并不温和。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其他的工作人员都不敢指认他的真实身份,而是坚持为他掩护。 安春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慧考上了军官学校,还参与过北伐战争,是一个有些本事的人物。 在抗日战争中中,他还曾展现过自己的指挥才能,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还击毙了日军的一个中将,得到了嘉奖和重用。 1948年,他的部队不敌解放军,最终狼狈落逃,靠着自身的伪装,他离开了安置俘虏的驻扎地,一路潜回了北平,仍旧听从傅作义的调遣,希望能够挽回败局,证明自己的实力。 不过随着战势逐渐清晰,安春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作为傅作义部队中较早支持和谈的将领,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解放军胜利已然是大势所趋,很难改变。 与其誓死抵抗,给双方带来损失,不如同意和平解决北平的问题。 于是他在会议上力排众议,极力支持和平解决,为之后北平的解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其实那时候傅作义的心中也不想用武力来抢夺北平,原因很简单,北平是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一旦被破坏,他担不起千古罪人的这个罪责。 另一方面来说,傅作义在国军将领中算是忧国忧民的那一种,这场战争本来就并非他所愿,打下去对百姓们没有好处。 于是,几经抉择,他作出了和平解决的决定,这一步也彻底奠定了解放军胜利的结局。 新中国成立之后,傅作义作为起义将领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而早早支持起义的安春山自然也被安排了职务,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了他的作用。
1948年,国军的一名伙夫和大部队走散了,被解放军拦下。解放军看他年纪大,便发了
蜀山史道
2025-02-05 18:09:43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