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中的真实历史故事"猪仔"华工贸易并不局限于美国,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西门大妈啊 2025-02-05 11:25:29

唐探1900中的真实历史故事

"猪仔"华工贸易并不局限于美国,而是遍布世界各地。当时的华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欠债劳工”,一般是欠了华人“客头”或包工头债务的人,偿还不起,用做工的形式还债,可以看成债奴;而另一种是契约劳工,和白人雇主签订了契约,虽然这个契约大部分是被迫签订的。怎么被迫看看今天东南亚某些国家就知道了~

最开始的"猪仔"出现在道光年间,几乎全都是欠债劳工,主要在南洋地区“出售”。这种"猪仔"工期一般只有一年,“售价”为十五元左右,后来逐年递增到三十元,工期也逐渐增加到三年,甚至新加坡一度能到百元之高。

但是这个钱和华工本人毫无关系,基本都是被人贩子和“猪仔馆”、中间人给盘剥了。华工本人所得只有几元。当然说完全没关系也不全对,因为买主付的钱越高,对华工要求就越高,毕竟要把这个钱赚回来,所以盘剥会更狠。

如果到了一年或者三年工期满的时候,欠债还没还完,华工就要继续续约,称之为“新客”。而如果还清了,还愿意在此继续签订劳动合同,就称为“老客”,算自由人,自然也要付给工钱,大概五六元一个月。

至于怎么算是欠债还完,这个账怎么算,那就非常难讲了...想也知道,雇主更愿意要“新客”还是“老客”。

当时南洋由于英国和荷兰的扩张,“猪仔”需求一直暴涨,甚至荷兰和英国还为了“猪仔”资源经常撕逼,导致英国甚至亲自下场设立华民政务公司,主打一个自己卖“猪仔”,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荷兰一看不行啊,那我种植园咋办?也来中国“招募”华工。荷属苏门答腊地区的种植园,就拐去六十多万人。

为啥需要这么多华工?因为死的太快了,根本补不上。早期马来西亚华工死亡率大概是50%,这还不算船上的死亡率(也有三分之一),苏门答腊地区比这个只高不低。根据不完全统计,一直到二战前夕,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在一千多万人,其中的大部分人都一命呜呼了。

1838年英国废除了殖民地的奴隶制度,黑奴们是高兴了,但是英国人发现我这种植园生产没法搞了啊!尤其是西印度群岛,产糖的地方,没人种甘蔗,那我不白殖民了吗?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发现,中国是个劳动力富矿,于是伙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一起,雇佣了一批打手和人贩子,按照人头结算,让他们去威逼利诱各种华人前来囚禁在“巴拉坑”,也就是卖人行。华工来了之后,会被折磨到签订远洋劳动八年的卖身契约,然后像牲口一样被打上烙印,比如S代表夏威夷,P代表秘鲁,C代表古巴这种,然后按照目的地分拣装船运走。

去拉丁美洲路途遥远,一般需要航行半年左右,气候又机器炎热,而苦力被锁在底舱,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因此疾病丛生,死亡率大约有一半。苦力们绝望之下,起义夺船返航,最不济也要同归于尽。此类记载有52起之多,可见苦力有多么悲惨。

据统计,鸦片战争后仅仅三十年,被贩卖到拉丁美洲的苦力就高达50万,绝大部分经由澳门转走。由于华工在当地受到的虐待过于残酷,清政府也曾经派陈兰彬和容闳分赴古巴和秘鲁进行调查,甚至还出台了报告。尽管舆论哗然,但依旧没人管...

去美国的欠债劳工则比较特殊,他们一般都是“赊单”,即赊欠船票、伙食和杂费。当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航运成本每人只需五元,但票价要四十元以上,不借钱根本去不了。这种贷款大概收取大约百分之四到八的月息,最多分五年偿还。移工也可以选择打工偿债,某一段时间不拿工资,由雇主帮忙还钱。这种劳工最接近现在的偷渡,蛇头为他们垫付这部分开销,他们到了地方做工还债直到还清。

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航运成本每人只需五元,而票价却在五十元以上。专门载运华工的"太平洋邮船公司",每年还从政府领取五百万美元的津贴。这家轮船公司同华商会馆订有口头协议,华工乘船回国,必须持有会馆的证明,否则不售船票。

“赊单工”几乎都是从香港被掳走的,到达旧金山后,他们会先去广东各属同乡会馆(同州、宁阳、三邑、阳和、人和、合和)报到,然后由“头人”分配到指定工地或者场所劳动。美国雇主给的钱也会给“头家”(towkay),“头家”扣掉垫款本息后给华工,数目少得可怜。为了控制华工,“头家”会诱骗他们赌博、嫖娼或者进行其他消费,这样就永远还不完了。

而华工想跑路也没那么容易。许多轮船公司都和会馆订有协议,华工必须有会馆的证明才能买票回国。而大部分华工去了一直做工,根本不懂英文,在白人社会无法立足,只能一直做工。

许多博主会告诉你,这些人是自愿去淘金的,然而1848年发现金矿后,华人最高也就万人左右。但《中美天津条约的续增条约》签订后,仅仅十几年赴美国的赊单就达到30万余人。

emm我只能说,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你会“被自愿”到什么地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广州人民反抗苦力贸易过于激烈,英国当局勾结广东官员,彻底把苦力贸易洗白为合法招工。这也是所谓的“合约劳工”。听起来干净又卫生,其实和前面的“猪仔”毫无差别,基本也是靠骗靠抢,出洋也是九死一生,只不过官方下场背书了,人民警惕性更弱了而已。

后来欧美发现,虽然自己某些殖民地并不缺少劳动力,但是华人比当地黑人便宜多了!于是南非金矿集团开始轰轰烈烈的在中国招工,还成立了一堆空头公司,内里还是人贩子、奸商、拐卖甚至绑架这一套。但是因为有官方认可,他们甚至可以深入内地抓人,其中受害最重的事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河北、山西和内蒙。为啥呢?因为这个空头公司名叫“中国工程矿务公司”,母公司是开平煤矿,而这个业务的负责人就是开平煤矿的总经理胡华。

这个胡华不是中国人,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有个同事叫做唐绍仪,后来当上了民国第一任总理。两家人关系很好,胡华还在爆炸中救过唐绍仪的女儿。后来这个女孩嫁的老公大家也比较熟悉,叫做顾维钧。

当然他们的成就都没法和胡华比,胡华本名胡佛,后来当了美国三十一届总统。

没错,美国(未来的)总统,也靠着卖华工赚的盆满钵满。

电影中王宝强的河北口音,很有可能是故意为之,毕竟我想很少有人知道,河北人或者说华北地区的人民,也曾经遭受过“猪仔”贸易的荼毒,而这段悲惨的历史,值得挖出来好好晒晒。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一战期间,沙俄都在华工贸易上插了一脚,以“待遇优厚”诳骗华工去欧洲战区和西伯利亚森林干活。实际上不要说优厚了,连待遇都没有,完全不给工钱,而且挨冻受饿。有一次三百名华工愤而起义,被镇压后全部被屠杀。其余在西线俄军战场上死去的华工达七千人。

所以也无怪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华工加入红军和城市赤卫队了....

而华工在外国的生活环境也可想而知。马克吐温的《苦行记》中就有描写 :“在光天化日的旧金山的大街上,一些男孩子用石头把一个无辜的中国人打死了,尽管有一大批人目睹了如此无耻的行径,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干预。”

今天的美国,似乎好了很多,也似乎并没有好那么多。

0 阅读:42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