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系列的成功不仅仅是饺子个人的能力,还依托着背后一众动画制作公司在动画制作中的经验和工业化的形成。
同时,春节档电影的题材选择和观众本身用脚投票的方式也在告诉电影工作人,并非是电影行业的不景气,而是观众对电影制作人的要求变高下,电影行业本身也要开始精益求精。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的是观众对题材、特效、演员甚至剧情上的不同需求,随着时间(电影上映档期)、网络热点话题等因素所影响,但电影人想要拿到更大的票房也不是问题,即如今编剧仍可以找到适合所有人(或者说大多数有看电影需求的观众)的题材和剧本;但同时,讨好某一特定群体也一样能够得到一定客观回报的票房。
当然这些需要一个一个讨论,例如哪吒2本身的剧情其实并不复杂,甚至观众从土拨鼠开始就能猜到谁是最大反派,谁是亦正亦邪,谁要遭到人们唾弃。
土拨鼠到申公豹父亲等,导演巧妙利用萌系造型的土拨鼠,以及开头运镜交代的土拨鼠族群勤劳和谐,自给自足的社会运作已经算是暗示所谓的妖并非邪恶,而接下来申公豹父亲正派严厉老师的造型,和对阐教的人尊敬,甚至替孩子挡住致命一箭也让观众对阐教感到不讨喜,对妖族的同情。
所以聪明的观众这时候已经基本能猜出来,妖善仙恶,上面有坏人的剧情。加上后面聚会时候,南极仙翁弟子提出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消灭强大龙族的提议时候,基本能猜到恶人就是南极仙翁这一派。同时后面露出的明显龙族痕迹和义正严辞,更是说明事件本身的不简单和幕后黑手就是南极仙翁。(哦对了,仙丹并非凭空生成,炼仙丹的是南极仙翁,天上见到的妖族弟子明确的只有鹤童子和鹿师兄,那么其他妖族哪去了,炼丹的南极仙翁是不是知道点什么)
当然,后面南极仙翁跟哪吒和敖丙对打被打得鼻青脸肿时候求饶,跟一开始和太乙真人讲自己一心为阐教霸业的邪得发正的形象有点落差太大,不排除本片饺子导演一开始想把南极仙翁这个反派恶人做到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反派,但更可能是因为动画本身所要具有的教育意义,即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推崇好人,抨击恶人有所出入。所以在第一部中无奈的申公豹,和这一部中的南极仙翁相比,反倒第一部中的申公豹这个反派美丽更大。哦对了西海龙王这个敖丙的姑姑人形态一出场时我觉得太有魅力了,太喜欢这个有勇有谋的反派角色了。
当然,哪吒本身的革命性精神没有丢失,电影最后部分哪吒和敖丙要闯出一片天的年轻人不狂妄怎么能是年轻人的话还是能打动大部分人的,这无关年龄,只关乎阶级本身,在阶级叙事下,相比唐探的情绪导向的民族主义叙事,哪吒无论在叙事层次还是故事人物丰满度上都比后者强太多,也注定哪吒在春节档独领风骚。
当然,上面说这么多,并非是夸赞哪吒,而是要探讨哪吒2的成功给未来的电影创作留下什么样的经验。
最明显的是电影工业化的建立,这并非说的是从小作坊到大公司,或者用AI,高精尖的作画设备,而是无论动画还是非动画电影,在制作电影的流程上细化每一个环节,建立起一套制作动画体系和标准,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后面那一长串动画制作公司的列表就能看出来背后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但从哪吒1到哪吒2,制作流程的逐渐完善,也同样代表哪吒3很有可能制作周期更短,也更快能够与观众见面,在质量管理上一样也不会输给前作,当然如果有什么新的东西相加,工期可能还会延长。但从2和1的对比上,人物造型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本作大场面战斗戏更多,对于巨物特效观感相比前作也好上很多(巨物行动的迟钝感),所以第三部除了宏大场面制作外,仙魔斗法的法术招式可能是下一个突破点。(或者叫仙魔奇幻,所谓的想象力,如何把想象出来的效果化成分镜并最后表现出来,也就是饺子导演后面的课题了)。
其次则是在剧情本身不复杂,甚至哪吒但凡冷静下来思考,或者等敖丙塑好肉身再去,龙族也很有可能不会那么快被擒住。剧情本身并未像政治剧或悬疑剧情一样精彩,但导演在情绪运用和逻辑上合情合理,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不错,里面的人物,无论主角配角大部分足够出彩,而非工具人,或者无脑降智,这样的故事已经胜过市场上绝大部分电影,当然其实最后丹炉里哪吒二次重塑肉身“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也挺机械降神的,但哪吒原版神话故事中重塑金身和后面妖族团结一致打破“压迫”的意象迅速吸引观众,加之观众本就对哪吒的故事耳熟能详,自然这些在逻辑上说得过去也就不会额外追究。
这是哪吒本身出彩,甚至即使不安排在春节档,哪吒在任何一个好的档期(十一、五一、暑期档),一样能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此外,其他电影在春节档的质量不过关,一样让哪吒2在一群矮子中瞬间更高大,也更眉清目秀起来,观众也更会选择去看哪吒2而非其他电影;当然,由于哪吒2本身与熊出没大电影都属于动画电影,甚至在题材,针对观众上,哪吒2也包含了熊出没子供向的儿童家庭观众,而这些观众看完哪吒2后,自然也不会再去特意去看熊出没了,所以熊出没大电影在今年票房不佳,其实也算是被友军误伤,被哪吒2抢了自己坚实的票仓,这也给制作人一个经验教训,春节档动画电影如果质量本身超不过熊出没,上映春节档极大概率就是送死,而如果仅仅跟熊出没质量持平,也很有可能因为被熊出没分走票房而少赚了。(结论就是,春节档最合适的就是只有一部动画电影,从而达到给带孩子家庭看电影的子供向观众功能)
此外,陈思诚的唐探IP靠着多年三部电影和电视剧,尽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到了“褒贬不一”的程度,但“粉丝经济”下的带头,和电影所带有的“爱国主义”情绪、“民族主义”觉醒和中美竞争等话题,包括拍摄、布景等在画面上的质量保证,让电影本身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最终也拿到优异的成绩。
所以现在则要讨论的是春节档观众究竟想看的是什么电影;或者说观众在春节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氛围;或者说如何在春节档讨好最大多数的观众,从而赚最多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