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上次看中国动画电影还是《大圣归来》,影片最后定海神针的出现使我感触良多。从大

娴娴爱吃瓜 2025-02-05 10:51:53

犹记上次看中国动画电影还是《大圣归来》,影片最后定海神针的出现使我感触良多。从大圣归来到哪吒闹海,我看到的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更是金箍棒所象征的反叛精神的延续。常言道不破不立,反叛的意义不只是毁灭,更是一种重塑带来的新生。

正文:

崩塌:

一个体系的崩坍先是从晋升通道封死后所产生的分配不均开始的。我想先谈谈申公豹和太乙真人,在我看来这俩人代表的不只是师兄弟的矛盾,更多的是关系户和打工人的本质区别。申公豹作为妖族却得以位列玉虚宫弟子绝非易事,此中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了解。他无疑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无论是即战力还是决策力都非常人甚至是神仙能比较的,更重要的是他极具个人魅力,既是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谋士,又是一个真正智勇双全的战士,更是一个坚守正道的义士。在申小豹死于怀中时仍能保持理智,并迅速识破无量仙翁的阴谋诡计,实乃谋士。在面对三大龙王和仙翁围剿时,能逃却不逃,而是选择孤身直面死亡,实乃战士。在申小豹想问道玉虚宫时,将自己都舍不得的寥寥几枚仙丹赠与其进修,陈塘关百姓性命垂危时,不仅给予药物还附上了粮草救助,实乃义士。从他自身视角来看,自幼苦心修炼外加天赋异禀,终于位列仙班成为了妖族的佼佼者,引得方圆百里无数妖族拜于其父门下,父亲的骄傲溢于言表。申公豹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完全是这个现有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但他在见识到玉虚宫的强大时仍选择了一条注定只有他一个人才能理解的反叛之路,这一刻他所代表的反叛精神不亚于哪吒。

反观太乙真人,更像是一个被强塞进体系的关系户,从个人能力来讲,他的即战力并不强悍,诸多的法术都依赖于天尊给予的法宝。从办事能力来谈,他在哪吒出生之时便喝酒误事,导致了灵珠未能归于哪吒。从深思能力来看,明明他待在玉虚宫多年,却直至最后才看清了无量仙翁的真面目。但是天尊却唯独宠爱太乙真人,在其能力大幅落后于申公豹的前提下,依旧想强行将他进行提拔成名为十二金仙的高层领导。

我想就是那一刻,申公豹对于这个体系再无幻想,转而开始斗争,一个体系的崩坍先是从晋升通道封死后所产生的分配不均开始的,这也是哪吒体系崩塌的本质所在,不仅仅局限于申公豹和太乙真人,换到妖族和神族也是一样的,神妖的大战何尝不是因为分配不均而引起的。

反叛:

反叛难道是天生的吗?即使是魔丸在世的哪吒,难道一开始就是想推翻这个畸形体系吗?诚然哪吒拥有许多常人不具备的能力,可在陈塘关出生之时他不过只是想踢毽子的孩童罢了,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许多必要的经历和陪伴,所以其看似凶恶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缺爱的心,于是他只能用恶作剧的方式去提升自己的存在感,但从后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依旧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这得益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点改编我个人觉得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因为哪吒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的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诉求。曾经的哪吒是一个对极端父权主义和封建压迫的悲剧反抗者,譬如哪吒自刎的画面体现出了无数人小时候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就是若你生我我便还与你,从此我们两不相欠的决断。

而如今的哪吒被电影重塑后成为了一个对体系和不公的乐观反抗者,如那句“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就是要你死”,这种心态与前者完全不似,但是电影是需要逻辑的,哪吒的重塑合理之处就是在于其父亲的改编,李靖不再是一个极端父权的代表人物,更多的是一个将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好父亲,这何尝不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正是因此哪吒的重塑才具有了逻辑合理性,因为其不再被极端父权的愚孝锁住,父亲反而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

既然不是天生的,那什么时候哪吒开始想推翻这个体系呢?我想是无量仙翁的阴谋被戳穿之时,他彻底看穿了所谓成仙的虚伪,如若成仙是踏在陈塘关百姓的血泪上,是吃下妖族血肉修为融成的仙丹的话那么我哪吒绝不要成仙,我宁可成魔。

至此,魔丸降世,反叛精神如同三昧真火,熄不灭,燃不尽。

结语:

就如同电影结尾所说,“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这句台词出来的时候我也有些难以自已,我也是个年轻人,在这二十郎当的年纪也充满着迷茫,也有些许反叛不羁的精神,因而深有感触,固写此影评以记录心中所想。“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最后以袁枚先生的《苔》来结尾,希望诸位身在背阴处,也能向阳生。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娴娴爱吃瓜

娴娴爱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