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愧是印度!“轰,轰,轰”随着几声巨响,印度花了200多亿,用了42年建成的贾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2-05 10:43:23

真不愧是印度!“轰,轰,轰”随着几声巨响,印度花了200多亿,用了42年建成的贾坎德邦大坝投入使用才22个小时就一下子倒塌了。   贾坎德邦大坝的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印度当时为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而规划的一项宏伟工程。该项目的初衷是为当地农业灌溉、水资源供给以及电力生产提供基础支持,甚至被视为印度“现代化的象征”。从一开始,这项工程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曲折。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规模宏大,但一直以来饱受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困扰。贾坎德邦大坝项目在启动初期就因预算不足和政治争端屡次停工,前后拖延长达42年之久。   多任工程负责官员因为贪污腐败和不作为问题被撤职,而这些问题也让大坝建设成为了一个漫长且充满争议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这座工程从原本的国家骄傲逐渐演变为一场笑柄,但印度政府始终不愿放弃,坚信这座耗费巨资的大坝终有一天会成为“印度制造”的标志。   2019年8月28日,贾坎德邦大坝的竣工仪式在印度的一片欢呼声中如期举行。这是一座印度历时42年建成的“宏伟”大坝,从高空俯瞰,大坝横亘在河流之间,气势颇为壮观。   在这个举国关注的日子里,各路媒体云集现场,成百上千的当地民众也聚集在大坝周围,想要亲眼目睹这项“里程碑式”的工程启用的历史时刻。印度政府官员们盛装出席,站在高高的坝体上,频频挥手致意,现场一片热闹的氛围。   剪彩仪式正式开始,乐队奏响高亢的印度传统音乐,一些官员和当地民众在坝体上跳起了热情洋溢的舞蹈。这些场面通过直播被传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伴随着官员们激昂的讲话,贾坎德邦大坝的“坚固”被反复提及。   现场的气氛充满自豪感,主持仪式的官员甚至高声宣布,这座大坝不仅是贾坎德邦的骄傲,更是全印度“基建能力”的象征。随着剪彩仪式的完成,大坝正式投入使用,当地的水库也开始蓄水,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没有人料到,仅仅几个小时后,这座刚刚迎来欢呼声的大坝,正迈向轰然倒塌的命运。   当天晚上,大坝附近的村民发现,坝体下部有水流渗出的情况。这一情况迅速被报告给负责监控的工作人员,但在嘈杂的庆典余波中,这些声音被忽视了。   夜晚,大坝周围渐渐恢复平静,许多官员在完成仪式后返回城市庆功。村庄中,几个农民仍然对新建成的大坝抱有疑虑,借着微弱的灯光察看坝体情况,却无法靠近足够观察到更多问题。   次日清晨,太阳尚未完全升起,贾坎德邦大坝周围响起了沉闷的轰鸣声。这是坝体内部结构开始崩塌的声音,巨大的水压正在撕裂大坝的基础。   7点左右,村民们发现水流突然加大,从原本渗出的缝隙处喷涌而出,水量很快从涓涓细流变成了咆哮的洪流。还未等人们反应过来,整个坝体中央部分突然开裂,数千吨水如猛兽般从裂口倾泻而下。伴随着接连几声巨响,坝体最终完全崩塌,巨大的水流冲击着大坝下游的一切,形成了一场难以想象的灾难。   在这场坍塌事故中,四周的场景一片混乱。洪水所过之处,村庄瞬间被淹没,泥土和树木被冲刷殆尽。农田中的庄稼直接被掀翻,村民们惊慌失措,试图逃向更高的地势,但许多人来不及反应,牲畜也被洪水卷走。   远处的城市中,人们通过电视台得知大坝坍塌的消息,不敢相信这座印度政府费尽心血建设的“杰作”竟然会在启用不到一天后毁于一旦。   坍塌的大坝并没有安静地结束这一切。激起的洪流不仅冲毁了周围的建筑,还造成了进一步的地质不稳定。灾难过后,大坝遗址周围变成了一片废墟,地面上堆满了泥沙、碎石以及大坝的残骸。那些曾经出席庆典的官员和媒体,此时已经散去无影,留下的是当地百姓面对的无尽痛苦。   事后,印度政府对事件进行了调查,试图平息民众的愤怒。调查结论更像是一场荒唐的表演——政府称是“一窝蚂蚁”将大坝掏空导致坍塌。   这一解释不仅无法安抚灾民,反而引来更多国际社会的质疑与嘲笑。尽管现场发现的大量证据表明大坝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核心问题被官方刻意忽略。与此同时,原本负责工程的多名官员却毫发无损,甚至继续在印度的政坛或其他项目中谋得高位。   贾坎德邦大坝事件以荒诞收场,成为印度基建历史上的一大讽刺。工程启用时的22小时辉煌被无情的现实取代,而当地居民生活的重建却遥遥无期。这场人祸不仅揭露了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深层问题,也为世人提供了一场“啼笑皆非”的反思。   至于贾坎德邦大坝本身,其遗址如今已成为一个象征失败和荒诞的“景点”,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打卡”。这场工程不仅没有为印度带来期待中的荣光,反而成为了嘲讽和反思的标志。

0 阅读:401

评论列表

空虫

空虫

3
2025-02-05 20:09

看了这个,我就想说一句,今夕是何年?

马二历史趣闻

马二历史趣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