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初年规定,在京和外地各卫所的马军,如果曾经出塞三次,且马匹没有倒毙死亡的,每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2-05 08:49:14

洪武初年规定,在京和外地各卫所的马军,如果曾经出塞三次,且马匹没有倒毙死亡的,每月支取粮食二石;步军的总旗每月支取一石五斗,小旗每月支取一石二斗,普通士兵每月支取一石。 洪武二十一年规定,由民户、工匠充军的人,每月支取粮食八斗。又规定,牧马千户所的军士每月支取粮食一石。 洪武二十二年规定,由民丁编入军队进行操练的,每月支取粮食一石。 洪武二十三年规定,普定、贵州、平越三个卫,乌撒、毕节、永宁、黄平千户所,兴隆、普安、层台、赤水四个卫的军士,有家属的每月支取粮食一石,没有家属的每月支取五斗。又规定,广洋卫安置的达军(少数民族归附军),已成家的每月支取粮食一石,未成家的单身妇女和年幼男子每月支取五斗。 洪武二十五年规定,各地处于极边之地的军士,不论人口数量多少,每月支取粮食一石。又规定,陕西宁夏左屯卫尚未能正式入伍的记录在册旗军,有家属的每月支取粮食五斗,单身的每月支取三斗,等成年补入军役、屯田耕种的时候停止支取。 洪武二十七年规定,江阴横海水军右等卫的稍班碇手(船上负责停船下碇等事务的人员)每月支取粮食一石五斗。又规定,绍兴卫三江千户所驾驶海船的民兵每月支取粮食一石。 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对阵亡或病故军人,每月支取粮食一石;在军营中病故的,每月支取五斗。 永乐元年规定,松潘等地的旗军,家庭人口十口以上的,每月支取粮食一石;九口、八口的,每月支取八斗;七口、六口的,每月支取七斗;五口、四口的,每月支取六斗;三口以下的,每月支取五斗。 永乐五年规定,陕西靠近边境的卫所,守城和出征巡逻的旗军,粮食全部支取大米。 永乐八年规定,山东都司各卫所的守城余丁,每月支取口粮三斗。又规定,粮食充足的地方,旗军的月粮,八成支取大米,二成支取钞;粮食少的地方照旧支取。 永乐九年规定,中都留守司、河南、浙江、湖广都司各卫所的守城旗军,照旧全部支取大米;山西都司各卫所、陕西都司内地各卫所,八成支取大米,二成支取钞;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都司各卫所,七成支取大米,三成支取钞;江西都司各卫所,大米和钞各按一半的比例支取。又规定,小河、叠溪、茂州、威州四个卫的马军,每月支取粮食一石四斗,步军每月支取七斗,其余部分折合成钞支取。 永乐十三年规定,在京各衙门的官军应支取的俸粮、钞锭,每月集中到卫所支取。户部派遣监生会同本卫官员唱名发放。如果有因事未能到场的,将钞封存起来,等其到来后再给予。如果是在乡里随屯居住的,将钞运到屯所发放支取。 永乐十六年规定,被差遣前往赛玛尔堪的舍人(官名)、余丁(军户中除正军外的壮丁),原本没有月粮的,从启程之日开始,每月支取大米一石,返回之日停止支取。 永乐十九年规定,锦衣卫将军每月支取本色米(实物大米)一石,其余部分折合成钞支取;各卫旗军、力士、校尉、厨役等人,有家属的每月支取本色米六斗,没有家属的每月支取四斗五升,其余部分折合成钞支取。 永乐二十二年规定,锦衣卫将军中的总旗、小旗,每月额外添支粮食五斗;各卫的总旗、小旗、军力士、校尉等人,有家属的每月添支四斗,没有家属的每月添支一斗五升。 洪熙元年规定,大同、宣府操练备战的官军,每月支取粮食四斗。又规定,天寿山从事营造工作的工匠,有家属的每月添支大米三斗。 宣德元年规定,铜鼓卫的边军,有家属的每月支取粮食八斗,没有家属的每月支取五斗。 宣德三年规定,各地选调来在京操练备战的官军,每月支发行粮三斗;民匠、民夫每月支取四斗。 宣德四年规定,在京旗军应支取的月粮,如果过期三个月不领取的,扣除部分在官府正常收缴的数额中计算。各衙门经办延误造册的官吏,要参奏拿问。又规定,在京各卫所军士的月粮,每个卫所选派一名指挥负责监督发放,若委派官员串通作弊,允许监察御史检举揭发。又规定,在京和外地各卫所的总旗、小旗、军中有马的,只支取原本规定的月粮。 宣德八年规定,旗军月粮的文书到达粮仓后,一个月到一个半月还不领取的,停止支取并扣除相应数额。 宣德九年规定,各都司卫所旗军月粮的文书到达之日起,超过三个月还不支取的,折合成钞锭支取。 宣德十年规定,四川松潘的旗军,按人口数量发放粮食;小河、叠溪、茂州、威州四个卫所的马军,每月支取粮食一石,步军有家属的每月支取七斗,没有家属的每月支取五斗。又规定,陕西行都司卫所的旗军,有家属的每月支取粮食八斗,没有家属的每月支取六斗;调来操练备战的,没有家属的每月支取五斗,有家属的每月支取八斗。又规定,陕西行都司卫所旗军的月粮,每石每月支取本色米五斗,其余五斗折合成银或布;备御官军每月支取米五斗。又规定,居庸等驿站的甲军,按照军士的标准支取月粮。 正统元年规定,湖广五开卫守城旗军的月粮,之前减少五斗的,仍恢复全部支取一石。 正统二年规定,在京及外地卫所修建城楼的旗军、工匠,旗军每人每月添支大米一斗,军匠每人每

0 阅读:2
书竹随心过去

书竹随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