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贺岁档,终于等来了《哪吒2——魔童脑海》。这部电影除了延续了第一部中父母

怜寒看综艺 2025-02-04 22:44:45

今年春节贺岁档,终于等来了《哪吒2——魔童脑海》。这部电影除了延续了第一部中父母对孩子的爱之外,还揭示了一个自我修身的重要方法,即王阳明的心学精髓——致良知。

大家都知道,哪吒是魔丸投胎,所以他浑身上下都充满着魔性,为人乖张暴戾,一言不合就怒气冲天,甚至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但他内心的良知却从未被蒙蔽,始终指引着他前行,防止他堕落魔道。

良知。按阳明先生的心学来理解,是我们一出生就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颗赤子之心,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被世俗的外部环境给一点点蒙蔽了。

所以如何扫除良知上的蒙尘,就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关键。

那么,怎样去追寻自己的良知呢?

在哪吒2这部电影中,就有很好展现,除了父母、老师良好的陪伴,言传身教的感化,也就是榜样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途径,那就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善良,即做自己。

或者说,这部电影用“做自己”和“做好自己”,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来阐释良知真正的意义。

哪吒的人生宣言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天道不公,我就打破旧规则,重新定义新规则。即我就是我,我只做自己。

而“做好自己”,多了一个“好”字,但这进入了一个价值判断,就可能陷入外界的利益算计里。

就像影片中的无量仙翁,为了扩大自己阐教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不在乎他人的利益需求,甚至是生命安危。并且用“只要结果是很好的,过程不重要,甚至牺牲无辜他人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这就是被外部的利益价值所蒙蔽了良知,哪怕自己位列金仙,身为名门正道,但已然堕落,内心被贪婪与阴暗所占领。而这种人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身败名裂,被所有人都唾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里,重点说一下,本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申公豹。

他虽然也是位列仙家,但也同样为了自己的私欲,背地里为自己的师父和师兄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肮脏之事,为人也是十分的阴险狡诈。

但是在看到自己的亲弟弟之后,尤其是被申小豹视为榜样后,内心那个被蒙蔽的良知再次激发出来,导致他在面对最终的抉择时,选择了“做回自己”,去追求内心的公平正义。

和陈塘关的官兵一起,去对抗被无量仙翁收买的东海龙族的强大攻击。哪怕最后战败被俘,他也未有丝毫懊悔之意。

试想一下,回到现实生活中,一个农村出身毫无背景的名牌大学贫困毕业生,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编制内,但起点依然是所有同事中最低的。

此时,有一位所谓的“贵人”出现,和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申公豹,说:我要做一件大事,但需要你的帮忙,替我去摆平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到事成之后,你就是我的第一功臣,更会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我会提携你,让你功成名就飞黄腾达,走上人生的巅峰。

如果你就是这位正身处于人生低谷的贫困大学生,你会不会动摇自己的信仰,被名利所蒙蔽了自己的良知。或者说,不忘初心的做自己,还是为了自己能够出人投地的去做“好”贵人交待给自己的事情。

或许你在认真思考的过程中,在权衡利弊得失时,就是一次扫除内心中的尘垢,见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即见天见地见自己,致良知。

如何维护自己内心中良知的那一缕光明?

除了自我三省吾身之外(内省),还有就是自律,即阳明心学中的格物。

具体而言,就是在面对外界应激事件时,觉察自己的真实状态,接纳自己的内在深层需求。

这在现代心理学中,叫做“自我情绪接纳”。

在影片中,申公豹在得知自己的家人被人迫害,尤其是申小豹死在自己的怀里时,临死前还说出“凶手时哪吒”。

但此时的申公豹并没有被自己内心的仇恨所掌控,而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仙家的阴谋,真正的幕后主导是自己所认为的“贵人”时,他重新进行了人生抉择,选择回到“做自己”,做回那个曾经立誓要“匡扶正义救济天下”的自己。

就在这一刻,他的良知又被唤醒,继而点亮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义。他不但保护了哪吒的父母,还以一己之力去对抗比自己强大的龙族。

有人会说,申公豹只是被仇恨所指引,是为了报仇。

但细想一下,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还要去对抗实力强大龙族,甚至是背后的整个阐教仙界,并且会丧失自己阐教仙人的编制,这并不是简单的复仇能够驱使的。

而是他内心曾经追求的正道之光,让他重新感悟到自己的良知。

这里提一个小细节,哪吒是个反面典型。

当他看到陈塘关被毁,立马被愤怒所控制,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找龙王报仇,不给龙王解释的机会,还说出了那句:我活不活无所谓,但我只要你死。

这就是典型的良知被蒙蔽,人的行为被情绪所控制,而结果往往也是令人后悔莫及的悲剧收场。

由此可以得出,自我情绪管理,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接纳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这就是致良知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格物致知。

最后,影片的结尾,龙王放手自己的儿子敖丙去找哪吒,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尤其是当他说出那句感人至深的话:我只能用父辈的经验,为你谋取幸福。因为他心里明白年轻人的路,还是要靠他自己去走。

也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还是要靠自己去感悟与追寻,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哪怕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但只要追求自己内心的良知,是可以搬动的,只要你不断的去坚持,去格物致知,去觉察与接纳。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怜寒看综艺

怜寒看综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