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大家认为比较发达或者说人均资源占有率很高的地方躺平喂鸽子,看到这边人们慵懒的不思进取的工作,不免让我产生了更多对于后AI时代人类工作的思考。
我知道大家关注的重点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人均占有资源越来越多,人类最终中期不会被AI代替的职业还剩下哪些?
与其他人分类不同的是,我认为在信息时代所有工作其实都是信息的一种处理模式,从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来看,Mega7中基本上都是和信息打交道的公司。所以我认为在后AI时代,按照信息区分,只剩下两类人,即被动数据提供者,和主动信息经营者。被动数据提供者很好理解,每一次连上手机的指纹解锁,每一次付费时的刷脸支付,每一天带上手机的行动轨迹,每次回眸一笑映入监控中的照片,都提供了被动数据或者对某些数据进行了被动标注,这,其实是大多数人存在的意义。
第二大类是主动信息经营者,这个大类分为三个子类,对应着未来的三类工作形态,即信息治理者,挖掘者和创造者。信息治理者,很好理解,就是处理整理信息,形成人类能够更好利用的结构化数据。18世纪的瑞典植物学家,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就是早期的典型代表,他开发了用于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的广泛系统。其实现在政府主要在做的也是此类事情,为信息分类,整理和净化。证券投资,我觉得也属于此子类,主要是用钱投票对信息做有利于资源配置的熵减。再说说第二子类:信息挖掘者。探险,天文,考古,心理学,部分金融领域等等都可以归于此,无非是扩大对世界的认知边界,还是扩大对于内心的认知边界,并进一步数字化这些信息。比如新发现一颗彗星,三星堆又挖出来个神器,又发现一种罕见的精神疾病都属于这类职业。第三类是信息创造者,比如知识生产、科研发明,体育竞技,原创写作,各种艺术类等,我认为这也是AI短期无法替代的,只能由人类来革新。
总的来说,我认为人类职业最后不可替代的三类(有些职业可能存在一定交叉,比如医生),都同等重要,互为存在的保证,推动着人类社会在后AI时代痛并快乐的向前发展。当然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如何规划AI时代的职业生涯,以上分类提供了一种思考角度,可以再想想,提前为已来的未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