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三年之久,咱们军事决策圈最破防的一批人,恐怕就是那些炮兵专家了。 20年前他们就预测,到了2025年,西方那帮人,电子信息技术不得了,尤其是啥碳化硅、氮化镓这些玩意儿,做出来的雷达,一个比一个厉害。 到时候,炮兵侦察雷达就跟白菜价似的,人手一个,遍地都是。 你想想,这玩意儿要是配到营连一级,那咱们的炮兵可就不好过了。一开炮,立马被发现,然后“biu”的一声,就没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打算把这玩意儿卖给印度和台湾岛,那咱们的战场环境,简直不敢想。 基于这个判断,专家们提出,咱们的炮兵必须得改革,得“快打快撤”,不然就是活靶子。 所以2020年前后,除了空降兵那需要轻便火炮的,其他部队,牵引式火炮基本都淘汰了,都换成能快速移动的自行火炮了。 结果呢?2022年俄乌战争一打,好家伙,专家们都傻眼了。 俄罗斯和乌克兰,两边都在用老掉牙的牵引式火炮,而且很多都固定在一个地方,根本不挪窝,士兵开炮也慢悠悠的,一点没有危机感。 说好的“炮兵侦察雷达满地跑”呢?根本没这回事! 这20年,我们拼命发展,变成了我们当初害怕的样子。但西方国家,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轨迹发展。这中间的差距,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这是军事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虽然西方在半导体技术上确实领先,但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军事装备,并大规模部署,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F-35战斗机,技术先进毋庸置疑,但其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维护保养,导致其服役数量远低于预期。 这说明,即使技术上可行,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面临各种限制。 再比如,炮兵侦察雷达虽然理论上可以小型化,并大规模部署,但实际战场环境复杂多变,雷达的探测效果会受到地形、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且,雷达本身也容易受到干扰和反制措施的打击。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其大规模部署的难度。 这也就是他们一直停留在原地的原因,也难怪耿爽会说,要是我们援助俄乌战争,他们就不会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之久,咱们军事决策圈最破防的一批人,恐怕就是那些炮兵专家了。
大芸看国际
2025-02-04 20:21:48
0
阅读:230
用户85xxx42
不是我们的炮兵专家思路不对,是俄乌两菜鸡互啄,能力有限。我们耿大使一来气就嘣出一句:要是中国真的支援俄罗斯的话…。把美俄欧三方说得没脸见人了。中俄演习,中国合成营一小时全歼俄一个团,俄罗斯比武,中国自行火炮一停车咚咚咚2分钟射击完毕走人了,俄军炮架还没放好。没法打,就跟二战初期德军打法军跟切菜一样,打苏军也跟赶鸭子似的
喜之狼
快速行进中击发的制导炮弹—高机动+制导炮弹 将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