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带着手下六个师长出门迎接,态度一如既往,这让吴佩孚感动不已。 “吴佩孚现在率领他的士兵驻扎在这,目标太大了,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别人发现,恐怕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身边的人对于学忠说道。 听到这话他持反对意见,“玉帅现如今遇到难题了,作为朋友帮助他是我应当做的,更何况他是我军统帅,如今我们不能不管不顾。” “以后谁再提这件事,为了不让你们双方为难,我自杀请罪。”看到他态度如此坚决,再也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过这件事。 从两人对吴佩孚的称呼上就不难看出,于学忠对待他是多么的尊敬,看到于学忠对自己如此尊重,吴佩孚十分感动,这一路因为自己失势,受到过太多的冷眼,只有他像之前一样。 于学忠是一位十分有才能的将领,不仅仅是吴佩孚欣赏他,就连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对他也是十分欣赏,蒋介石也曾经想把他招入麾下。 这些都被他一一拒绝,他一直跟随着吴佩孚,由于吴佩孚身份的特殊性,很快邓县被北伐军紧紧包围。 吴佩孚感觉继续待下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而且还会牵连于学忠以及他的部下,在经过一番商议过后决定向转移到河南东部地区。 这个时候他的势力已经逐渐被削弱,为了活命他决定去四川,在此寻找时机。 在做决定之后,念着与于学忠之间的感情,他向于学忠指了几条路,却被他拒绝了。 “玉帅若是准备去四川静待时机,那我就解甲归田,你不在对我来说没有一点好处,我也没有任何留恋。” “而且玉帅来到我军中,我不但没有改变现有的局势,还眼睁睁地看着他越来越严重。” “自从我驻守在邓县以来,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变,常年离家也有些许的思念。” “越来越多的革命军成立,他们是正规军有自己的番号和衣服,反观我带领的士兵军饷十分欠缺,在这个位置上我坐着十分的难堪,不如自请辞去职位。” 对于吴佩孚的劝说,他用这三个理由婉拒了,知道他去意已决,也不好做挽留。 在解甲归田没多久,他在此被请出山,认识了张学良,两人可以说是相谈甚欢。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他看到日本人残忍地杀害我国百姓,企图侵略我国,感到十分的愤怒。 但是蒋介石一直采取的是和平的方式想要来解决这些,这让他看得十分不舒服。 “我这辈子第一个佩服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奋勇杀敌,抗击倭寇,那个时候敌我之间的差距如此悬殊他依旧勇往直前,现在为何不进行抗击。” 因为其强硬的态度,遭到日本人多次的暗杀,好在他的警惕性比较强,躲了过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时候,他率领军队英勇杀敌,给予日军重大创伤。 信息来源: 《东北军著名爱国将领于学忠》——中延文化研究院
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带着手下六个师长出门迎接,
飞绿说历史
2025-02-04 17:13:39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