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7年,噶尔丹自杀,骨灰和女儿都被手下人献给了康熙。死前他曾绝望地感叹:“同样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听说康熙走过的沙滩能涌出甘泉,石头能长出青草,这是天在助他!我部下都投奔他去了,这是人在帮他!可我该如何是好呢?” 说起这位叱咤风云的噶尔丹,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这位蒙古贵族之后天生不凡,刚出生就被认定是活佛再世,命运可谓是注定非同寻常。 幼时的噶尔丹便远赴西藏,在雪域高原修习佛法。别看他年纪尚小,却已经颇有慧根,佛学造诣颇深,成为一方高僧。 转眼间噶尔丹长大成人,他的母亲见儿子天资聪颖,是可造之材,便召他还俗,回到准噶尔部主政。噶尔丹顺应母命,挂袈裟,披战甲,从一个小和尚摇身一变,成了一族之长。 噶尔丹雄心勃勃,不甘人后。他励精图治,内平叛乱,外抗强敌,没过几年便让准噶尔部成了一方霸主。这个昔日的小喇嘛,摇身一变,成了草原上的一代枭雄。 头上的汗王帽还没捂热,噶尔丹便开始蠢蠢欲动。在他眼中,广袤的蒙古大地就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凭他的才干,要一统蒙古,指日可待。 就这样,噶尔丹开始了他的征伐生涯。瞅准时机,他先伐准噶尔部内的其他部落,消灭异己,将地盘收入囊中。等国内形势稳定了,他便将目光投向广阔的蒙古高原。 噶尔丹善于用兵,他的铁骑所向披靡,如狼似虎。面对这股草原上的新生力量,蒙古高原上的其他部落难以抵挡,被迫臣服。没过多久,一个庞大的帝国在蒙古高原拔地而起,噶尔丹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部落首领,一跃成为蒙古高原上的抵天雄主。 时人都说,草原上又出了个成吉思汗。这个昔日的喇嘛,骑着骏马,挥动着手中的马鞭,正要东征西讨,一统江湖。那气势,恨不得连天都要戳破。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噶尔丹如日中天之时,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崛起了。这就是大清的皇帝康熙。噶尔丹想要登顶,就必须与这位东方的霸主一较高下。两个雄心勃勃的人相遇,难免要斗个你死我活。 噶尔丹与康熙,这两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狭路相逢,开始了一场旷世奇斗。天下不可一日二主,草原也容不下两个王。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双方的本事。 噶尔丹和康熙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他们俩打了个三回合,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战况激烈。先说第一回合,这次交手是在俄罗斯人的怂恿下发生的。 俄罗斯人不想看到康熙把天下治理得太平,就想拿噶尔丹来捅捅篓子。他们挑拨噶尔丹去进攻喀尔喀蒙古,说这样就能削弱清朝的势力。噶尔丹一听,心动了,马上带兵杀过去,结果在乌兰木通跟清军杠上了。 康熙此时也没闲着,一看俄罗斯人不老实,赶紧派兵去跟他们干仗。清军跟俄罗斯人死磕,打得俄罗斯人抱头鼠窜,只好乖乖求和。康熙坐稳了东北的势力范围,顺便一盆冷水泼醒了噶尔丹,让他知道跟大清杠上没好果子吃。 噶尔丹还没喘过气来,第二回合较量就开始了。这次打击对他伤害更大。原本嫡系部下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居然背叛了他。这小子带兵杀回老家,把噶尔丹的老窝都给端了。 噶尔丹腹背受敌,伤亡惨重。加之他不得不分兵牵制侄子,使得对抗康熙的力量被削弱了。康熙抓住这个机会,彻底孤立了噶尔丹,切断了他的后路。这一仗下来,噶尔丹元气大伤,真可谓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从此噶尔丹一蹶不振,基本上处于挨打的地位。但悲惨的第三回合还在后头。被逼到绝路的噶尔丹,退无可退,只能在阿勒泰山下跟康熙决一死战。 这一次,康熙是下定决心要彻底消灭噶尔丹。他派出重兵,连根拔起。噶尔丹被围得水泄不通,前后都是敌军,左右又都是悬崖峭壁,真是插翅难飞。 更糟糕的是,噶尔丹的部下见大势已去,都开始背叛他,纷纷投靠康熙。噶尔丹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孤家寡人,无依无靠。一代枭雄,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也是心酸。 造成败局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噶尔丹虽然英勇善战,却过于急功近利。他的军事行动太频繁,树敌太多。 而且他建立的政权组织松散,不够稳固。加上盟友的背叛,腹背受敌。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注定他斗不过老奸巨猾,深谙治国之道的康熙。 这三次较量,是噶尔丹一生的转折点。从第一次交锋开始,他的威望和势力就一路下滑,最后一败涂地。而他的对手康熙,则步步为营,终成大业。一个是草原枭雄的陨落,一个是文治武功的君王的胜利,两个人的命运,真是天壤之别。 1697年,在阿勒泰山下,一代枭雄噶尔丹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自我了断,用死亡来结束这场没有胜算的争斗。 临死之前,他凄然一叹:"同样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听说康熙走过的沙滩能涌出甘泉,石头能长出青草,这是天在助他!我部下都投奔他去了,这是人在帮他!可我该如何是好呢?" 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汗王,临死都不明白,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将胜利的天平永远倾斜向康熙。其实不是天不公,而是他输在了自己手上。急功冒进,头脑发热,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1697年,噶尔丹自杀,骨灰和女儿都被手下人献给了康熙。死前他曾绝望地感叹:“同
熹然说历史
2025-02-04 00:07:45
0
阅读: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