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白話,你正在被邊個遺忘? 落班高峰嘅南寧地鐵,啲細路仔攬住手機刷抖音,

琼琼聊趣 2025-02-03 22:50:55

南寧白話,你正在被邊個遺忘? 落班高峰嘅南寧地鐵,啲細路仔攬住手機刷抖音,一口煲冬瓜講得比本地阿婆仲要順溜。朝早七點半嘅中山路小學門口,阿媽用生硬嘅普通話同仔女講"今日要乖啲啊",好似忘記自己識講"今日要聽教聽話"嘅邕州話。呢啲場景日日上演,南寧白話好似街邊老友粉嘅酸筍味,越嚟越淡。 一、消失嘅聲音地圖 三坊街阿公日日坐喺騎樓底嘆茶,佢話而家後生仔連"屘屘"(最小嘅孩子)都唔識講。民族大道寫字樓白領開會,突然冒出句"呢單嘢要搵人跟尾",全場後生同事面面相覷。根據南寧語言學會2023年調查,00後能流利使用白話嘅比例不足15%,比十年前暴跌四成。啲語言學家話,南寧白話正以每十年消失一個聲調嘅速度走向衰亡。 望住解放路金獅巷嘅青磚牆,牆腳嘅苔蘚仲識得邕州話嘅韻腳。舊時街坊見面問候"食朝未",而家變成機械嘅"早上好"。就連街市阿嬸賣菜,都要用普通話重複"三塊五一斤",生怕後生聽唔明"三文半一斤"。 二、斷裂嘅文化臍帶 七星路嘅粉店老闆娘話,有日個細路問"乜嘢係車大炮",佢指住牆上嘅搪瓷碗話:"就係你阿爺當年追女仔吹水嘅本事"。邕劇團老倌排練《寶蓮燈》,年輕演員要用拼音標註唱詞,唱到"我個心肝啊"硬係冇咗嗰種九曲迴腸嘅韻味。 中山路夜市仲飄住老友粉嘅酸辣味,但後生仔女打卡時只識得講"這個好辣"。青秀山腳嘅師公戲,觀眾席白頭髮多過黑頭髮。連傳統婚嫁要講嘅"四句頭",都要請返七八十歲嘅老人嚟教,年輕新人嫌"太老土"。 三、搶救進行時 朝陽廣場每個週末有班後生搞"白話角",佢哋用邕州話讀莎士比亞,改編周杰倫嘅歌。有位00後大學生話:"第一次用白話寫情詩,先知'中意你'比'喜歡你'多咗三錢溫柔。"民族大學開設方言選修課,教授帶學生落街採錄阿婆講古仔,整理出《邕州俗語800句》。 江南區社區搞"童謠復活計劃",細路仔學識唱"月光光,照地堂"。有間茶樓推出白話菜單,"豬踭燉粉葛"寫成"豖踭燉粉葛",老闆話要留住字裡行間嘅古韻。最得意係某短視頻博主用白話解說NBA,居然吸粉二十萬,證明後生唔係唔愛,係冇渠道接觸。 南寧大橋嘅霓虹照亮邕江,江面倒映住新舊交替嘅城市光影。白話嘅命運,唔應該似江心嘅渡輪慢慢消失。當我哋仲識得用"屘屘"稱呼細佬,用"車大炮"形容吹水,用"心郁郁"表達心動,呢座城市嘅記憶就未真正老去。留住白話,唔係要抗拒時代,而係要喺手機屏幕同騎樓磚瓦之間,搵返連繫古今嘅密碼。

0 阅读:0
琼琼聊趣

琼琼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