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见的本山大爷今年春节出现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自从我年轻时候就看他小品,现在为什么不在国内演,却跑到国外演了?
记得早些年网上流传赵本山在美国的演出,遭到了美国人的强烈抵制,原因是赵本山小品内容都是拿残疾人、智力低下人、精神病人、穷人、落难之人等等取笑逗乐,因为美国人素质高,不允许对这些人不敬。
今年偶尔看到赵本山在美国商演的视频,发现也不是以前人们说得那样,很受欢迎的啊!内容还是二人转那些常用的东西,场面很火爆,很受欢迎的!
哎!老百姓其实有时候啥也不知道,人云亦云,偏听偏信,跟着瞎起哄!跟着人家的节奏还理直气壮地以讹传讹。
多年前,一众专家评论赵本山的小品:“低级没有趣味,不能给人带来教育意义。”对此赵本山回应道:“如果小品能教育人那还要监狱干嘛,犯罪了看几天小品就好了。”这大胆、诙谐的言论也让人不禁感叹:“这话也只有赵本山还敢说了。”
并且当时赵本山的代表作《卖拐》引发争议,一众专家学者纷纷批评这部作品拿残疾人开玩笑,赵本山对此回应称作品意在警示人们不能轻信别人。
随后,赵本山又推出了作品《不差钱》,由于使用了“屁精”一词,再次遭到指责歧视同性恋者。面对外界批评,赵本山一贯的回应是强调自己的作品目的仅在娱乐大众。
这场争议发生在赵本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已连续多年占据央视春晚舞台,被视为中国喜剧界的头号人物。然而,正是在这时,舆论界对他的负面评价此起彼伏。
著名评论家魏明伦公开发表了一篇尖锐的评论,针对赵本山的最新作品《不差钱》提出了一系列批评。
魏明伦在他的文章中强烈表示,这部作品完全脱离了现实,对生活经验与观众的期望严重脱节。
他特别点出了剧中一个场景,其中一个角色用100块钱就能轻松地收买小沈阳,这一设定在他看来荒谬至极。魏明伦认为,这种情节严重挫伤了观众的智商,使人感到无法认同。
不久后,赵本山听到了这些批评,并选择以反唇相讥的方式回应了评论家的言论。他表示,评论家应该更理解艺术与娱乐的本质,而不是浪费时间对他的作品进行过度批评。
赵本山坚信,他的作品是为了娱乐观众,不必拘泥于现实的束缚,而应该允许一些夸张与幽默的元素。
他补充说,观众在观看他的作品时应该更多地放松心情,享受其中的喜剧元素,而不必过于苛刻地要求作品与现实一一契合。
事实上,喜剧创作素来难免会引发争议,不同人对幽默的理解也南辕北辙。或许,评论家们期待的正是赵本山能够创作出更高雅、更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而不是仅仅为了讨笑而胡编乱造。
但是,这正与赵本山的创作宗旨相违背。多年磨砺让赵本山深知,喜剧的魅力恰恰在于贴近生活,能让老百姓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不断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亲身经历化为搞笑段子,目的就是逗大众开心。
或许正因如此,赵本山能成为东北乃至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擅长运用各类残障人物来刻画人生无常,尤其是“瞎子”这个形象已成为他的标志性符号。观众通过他的表演,找回豁达看待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赵本山的喜剧风格也渐显老态。他坚持原创生活中的荒诞剧情,却常招致歧视弱势群体的指责。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地域文化印记,让人觉得缺乏包容的视角。
更关键的是,今日观众的喜剧品味已经升级,赵本山那种稚拙夸张的表演已不再能带来同样的欢乐。
人们开始追求更细腻内敛的演技和更有深度的喜剧内涵,这与赵本山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承受了各方压力后,赵本山选择淡出春晚舞台,不再创作新作品。当代喜剧演员如沈腾等也意识到,要适应新时代,就不能止步于过去的成功模式。
总之,我们不应对赵本山的贡献置之不理,但也要认识到,喜剧创作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命力。或许,我们可以从赵本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中汲取营养,然后构思出能够超越时代局限的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既带给观众欢乐,又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喜剧。也许,这也是对赵本山最好的致敬。
图二为赵本山在纽约演出,突然一个黑人女粉丝上台给他献花,拥抱,接着强吻!然后赵本山几个徒弟立马过来制止,程野一把薅掉了她的头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宋小宝!惹得大家一阵哄堂大笑!
几人下去了以后,赵本山还惊魂未定,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说,“哎呀,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这个…你就说天天跟这帮精神病在一起,我能活到现在就不容易了!”
本山传媒个个都是梗王!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