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口中最完美的吏治结果是什么样子的? “治主无忠臣,慈父无孝子”!(《商君书·画策》) 善于治国的君主身边没有所谓的“忠臣”与“奸臣”之说,就像慈爱的父亲身边没有所谓的“孝顺”或“不孝顺”的儿子一样,他们都是忠于职守的“忠臣”和“孝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英明的君主会使用完善的法律治吏,使官员相互监督,相互纠正,治奸于未萌,惩恶于必改。这样的话,他们就不敢也不能单独或伙同别人一起做坏事了。 商鞅对人的道德是不放心的,尤其是通过人的道德表态(说忠诚话)来选人。 他认为无论是授权的人,还是谋权的人都克服不了权力的腐蚀,所以他主张把人的道德管理交给法律。 继而能在用人时“任力不任德”(《战法》篇),专门用人以能(譬如建立开放的“二十级军功爵禄制”),从而降低用人的道德风险。 用法治解决官员的道德问题,会净化政治空气,并避免特权阶层的产生。 人治,则相反。 这是商鞅治国理念对后世的启发。
商鞅口中最完美的吏治结果是什么样子的? “治主无忠臣,慈父无孝子”!(《商君书·
耐读历史
2025-02-03 08:27:05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