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多国加征关税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商品的96%最终由美企和消费者买单;如今加拿大铝材关税刚落地,美国啤酒罐生产成本就飙升3成。更魔幻的是,当年被特朗普称为"史上最糟协定"的北美自贸协定(NAFTA),正是他亲手升级成美墨加协定(USMCA)——现在这纸新约还没捂热,就被同一双手撕得粉碎。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操作,连《纸牌屋》编剧都要直呼内行。
金融市场已经提前预演末日剧本。加元兑美元汇率创三个月新低,墨西哥比索单日跳水2%,多伦多证交所矿业板块集体飘绿——这些数字背后是价值3700亿美元的北美供应链正在经历地震。但真正的黑色幽默在于:当美国海关开始清点来自温哥华的木材关税时,纽约建筑工地的水泥搅拌机正在熄火;当底特律工厂为墨西哥零部件多付25%成本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订单正在暴增。这就像在自家游泳池放鳄鱼,却把客人逼向竞争对手的温泉。
北美自贸区用了30年织就的产业链网络,正在被25%的关税剪刀绞成碎片。但历史早就写过结局:2018-2019年贸易战让美国农业出口暴跌32%,制造业岗位减少30万个。
加拿大已备好128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墨西哥搬出世界贸易组织第22条反击条款。当华盛顿的政治秀撞上现实世界的经济规律,最终买单的恐怕还是那些以为"美国优先"真能优先的美国选民——毕竟关税不是魔法,25%的税率不会让流水线回流,只会让沃尔玛的价签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