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禄山这个人,大家并不陌生吧,他的第一次出场,就显示出这个人丑恶的嘴脸来。当安禄山第一次来到皇宫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时候,心里就充满着各种幻想,恰好此时,唐玄宗只是开玩笑的说,让杨贵妃认安禄山当儿子。如果安禄山是个正直的人,肯定会满脸的不高兴的,只是,安禄山并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恰好就着皇帝的话,当场就拜了杨贵妃,将她认作自己的母亲。终于,一场真正的闹剧,开始上场了。 唐玄宗看不到,不代表别人看不到,杨贵妃的弟弟杨国忠,对这件事就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这件事,又不能明确的告知唐玄宗,不然一旦杨贵妃被杀或者被贬,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将不保。无奈之下,杨国忠只能想着办法,想要除掉安禄山。于是,杨国忠与安禄山的较量,就此展开。 第一次较量。这第一次较量,也算是将杨国忠与安禄山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正式公开化了。当时,唐玄宗在李林甫的惑言之下,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全都换成看番人,而安禄山又恰巧是李林甫的人,于是安禄山得以成为三个重镇的节度使。此时的杨国忠,出于脸面上的考虑,前来给安禄山送行,结果两个人不欢而散。自此,两个人之间的较量,越来越深。 第二次较量。这第二次较量,是杨国忠当上宰相之后的事了。成为宰相的杨国忠,更加视安禄山为眼中钉,分分钟都想将他铲除,于是,便在皇帝面前说安禄山要谋反,希望将安禄山召回到朝廷以便试探。如果安禄山敢来,就没有反意,如果不敢来,则必反无疑。 这一次较量,且不管杨国忠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真的实行了,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了。但是,如此重大的事情,却让杨贵妃给搅黄了。对此,在书中第八十五回《罗公远预寄蜀当归 安禄山请用番将士》中是这样写的: 辅缪琳领了敕命,正将起行,杨妃私以金帛赐之,付手书一封密致安禄山,教他闻召即来,凡事有我在此,从中周旋,包管他有益无损,切勿迟回观望,致启天子之疑。 第三次较量。这第三次,其实是朝中的许多人已经看到了安禄山的威胁,希望皇帝能将安禄山调到朝廷中来,以便控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杨国忠的意思。可是,唐玄宗不仅犹豫不决,还将这件事再次告诉了杨贵妃,结果,就可以想象了,杨贵妃必定冒死,再救安禄山一回。 最终,安禄山厚赠这位使者,而使者也就替安禄山说好话了。自此之后,关于安禄山有反意的说法,唐玄宗一概不信,这其中,杨贵妃真的是做出了许多的“汗马功劳”啊!
文学乱谈:杨贵妃与安禄山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冒死保护安禄山?
虫子天下
2025-02-01 13:14:39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