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 删减 片尾两个彩蛋,竟然是射雕最大的遗憾。
徐克版《射雕英雄传》虽获好评,但因删减和改编,遗漏了原著中的重要情节,令观众感到遗憾。攻城战被删减:影片未展现郭靖在撒马尔罕的攻城战,以及他如何率丐帮帮众对抗敌军。郭靖平乱被删:电影未呈现郭靖如何运用《武穆遗书》生擒术赤和察合台两王子的情节。华筝告密被改:影片中未出现华筝给郭靖的书信,改变了李萍去世的地点和郭靖的身世悲剧。伐宋改为伐金:电影中蒙军伐金的策略取代了原作中的联宋伐金,改变了郭靖的立场和故事的逻辑。
徐克自卅年前豪改《笑傲江湖》与金庸龃龉,不想于先生作古之后,以古稀之年再执武侠牛耳。然飘逸之气尽去,厚重之感充盈,毕恭毕敬、兢兢业业,令人唏嘘。
而白壁有瑕,难以尽善,遗珠之憾大抵如下:
1. 撒马尔罕攻城战被删减。
影片中有一幕蒙军信使被割鼻断臂的桥段,铁木真震怒,决定兴兵讨伐。这件事情史料有载,只不过是被花剌子模国所辱,而非金国。
“你要战,便作战。”铁木真发出这部最霸气檄文之后,马鞭所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原作中领兵西征的“那颜”,便是郭靖,而整部《射雕》中最大的冷兵器作战描写,即撒马尔罕攻城战。
这场攻城战在书中极其精彩,有郭靖率丐帮从天而降,有蒙古军屠城之惨,更有郭靖死谏铁木真屠城而再度与黄蓉失之交臂。如果用影视化手段呈现,一定异彩纷呈。而且,没有这一段的铺垫,靖蓉再度分手就没有了切实的出处。
可惜篇幅所限,这段情节只能在片尾彩蛋中稍显端倪: 郭靖率丐帮帮众在极具中亚风格的建筑物中窜高纵低、蛇行鼠伏。应该是徐老怪拍摄好了而无法使用又弃之可惜,只能放在彩蛋中稍补遗憾。
再加上预告片中,华筝一身戎装隐身于中亚建筑物之后的镜头在正片中并没有找到,更坐实了这一段攻城战最终是拍摄完成了的。所以,我很期待之后能有一个导演剪辑版。
2. 删改郭靖平定术赤、察合台之乱。
片尾彩蛋中还有一系列郭靖率丐帮帮众操演《武穆遗书》所载野战阵法。而在书中,郭靖初用兵,便是在黄蓉提醒下,以武穆遗书兵不血刃生擒这两个不省心的王子。
影片中一再强调术赤、察合台对郭靖的敌意,其实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此次遭郭靖平乱所擒。而郭靖也是在这次牛刀小试后被铁木真发现了军事指挥才能,才会在之后灭金攻宋计划中委以重任。
这一段和撒马尔罕城一起删减之后,武穆遗书全无用武之地,黄蓉在大军之中也成了累赘。
3. 删改华筝告密。
“我师南攻,将袭襄阳矣,知君精忠为国,冒死以闻。我累君母惨亡,愧无面目再见,西赴绝域以依长兄,终身不履故土矣。愿君善自珍重,福寿无疆。”
这个删改让这段华筝粉最意难平的书信在电影中完全没有了注脚,更使得原作中李萍在大汗金帐中自尽于郭靖怀中改为自家帐中。这不但让李萍的身死显得没那么必要,更大大削弱了郭靖身世的悲剧感和无奈感。
而书中这一段描写,不但有郭母的大义,郭靖的愤懑,还有托雷、哲别的义薄云天,以及华筝的悔不当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影片中这一处删改,是我心中最大的意难平。
4. 挥师攻宋,改为借道伐金。
《射雕》开启了金庸以史入文的先河。而不管史料还是原作中,蒙军西征胜利之后,便开始密谋联宋伐金,乃至回师攻宋。而郭靖于蒙古这片生养之地的一生情义便于此终结。
但没有了西征的铺垫,南攻就只能让铁木真亲率大军借宋道灭金,但这个假途灭虢的阳谋实在是不高明,铁木真不会在这么关键的战略联盟上用强不用智,还白饶了一个学贯蒙汉的耶律楚材。
而郭靖阻挠蒙军借道伐金的立场也值得商榷,要知道宋当局最大的敌人是金,而郭靖的杀父仇人也是金人,于公于私郭靖都应该促成蒙宋联盟。郭靖是直,但不莽。
事实上铁木真一直遣使与南宋朝廷连接以获取信任能够共同伐金,原作中也提及托雷出使宋廷联络当局结盟的细节。伐金结束后,铁木真认为盟约已尽,攻宋合情合理,而郭靖认为你尊为大汗,居然背信弃义,才以大义责之,直至最后决裂。所以这个改动是全片最莫名其妙的。
余自幼观此书何止百遍,于风尘困顿苦乏之际,携之以自遣,于角色情节如掌观纹。尽管白璧微瑕,但此版却为上乘之作。
而顶流饰郭靖,亦期能引今人复观金作,提振当代通俗文学,一改玄幻猎奇、耽美当道之靡靡。
真的假不了
那封书信仅仅是郭靖的个人所述,无人作证